惊喜翻垂泪,坚忍尚握拳
出处:《上雪山》
清 · 史善长
轮台束装日,先愁上雪山。
闻山积冰雪,上比登天难。
但意到日已春尽,未必冰雪不消残。
人言或太过,山灵岂终顽。
今来一千六百里,崎岖先入松门关。
是日微霰天昼晦,尖风刺面痛若刓。
关弁劝速行,迟恐雪封山。
前进后却皆迷漫,行李车薄笨,我车轻且坚。
辕驹既壮健,骖服亦调娴。
仆夫贾勇遂施鞭,二台山店饼熟茶已煎,少息养令筋力完。
从此上绝壁,仰面气生孱。
不复有径路,唯见巑岏高下坚冰相结连。
厚不知几丈尺,积不知几岁年。
左顾崖深黑无底,右盼雪拥白浮天。
中间冰滑不容趾,进寸退尺如牵逆水船。
赖有松栏曲折傍崖护,不然跌死从马日百千。
到此性命拼弃捐,啸侪呼侣众力攒。
巨鞭鞭马马人立,鲜血一道成朱殷。
马籍人力脊破蹄穿不暇顾,人助马力腰弯背屈不敢不息肩。
争鼓喉咙齐喝号,人足马足相盘旋。
更愁来车当顶压,串铃摇荡先令宽处避侧边。
一盘复一盘,盘盘上云端。
红墙一角望见喜生颜。
譬若禹门到顶差一跃,跃上悠然入巨川。
又若两阵相持生死决,出死入生高唱凯歌还。
惊喜翻垂泪,坚忍尚握拳。
不是亲历那知难若此,却笑孙绰天台空赋未必全。
闻山积冰雪,上比登天难。
但意到日已春尽,未必冰雪不消残。
人言或太过,山灵岂终顽。
今来一千六百里,崎岖先入松门关。
是日微霰天昼晦,尖风刺面痛若刓。
关弁劝速行,迟恐雪封山。
前进后却皆迷漫,行李车薄笨,我车轻且坚。
辕驹既壮健,骖服亦调娴。
仆夫贾勇遂施鞭,二台山店饼熟茶已煎,少息养令筋力完。
从此上绝壁,仰面气生孱。
不复有径路,唯见巑岏高下坚冰相结连。
厚不知几丈尺,积不知几岁年。
左顾崖深黑无底,右盼雪拥白浮天。
中间冰滑不容趾,进寸退尺如牵逆水船。
赖有松栏曲折傍崖护,不然跌死从马日百千。
到此性命拼弃捐,啸侪呼侣众力攒。
巨鞭鞭马马人立,鲜血一道成朱殷。
马籍人力脊破蹄穿不暇顾,人助马力腰弯背屈不敢不息肩。
争鼓喉咙齐喝号,人足马足相盘旋。
更愁来车当顶压,串铃摇荡先令宽处避侧边。
一盘复一盘,盘盘上云端。
红墙一角望见喜生颜。
譬若禹门到顶差一跃,跃上悠然入巨川。
又若两阵相持生死决,出死入生高唱凯歌还。
惊喜翻垂泪,坚忍尚握拳。
不是亲历那知难若此,却笑孙绰天台空赋未必全。
鉴赏
这首诗《上雪山》由清代诗人史善长所作,描绘了攀登雪山的艰难与壮烈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者面对险峻环境时的勇气与决心。
首句“轮台束装日,先愁上雪山”开篇即点明了登山的起点和内心的忧虑。接着,“闻山积冰雪,上比登天难”强调了雪山的险峻与难以征服。然而,诗人并未被困难吓倒,而是以“但意到日已春尽,未必冰雪不消残”表达了一种乐观与期待,暗示即使面对严寒与冰雪,春天与希望终将到来。
“今来一千六百里,崎岖先入松门关”描述了登山旅程的漫长与艰辛。面对恶劣天气与崎岖山路,诗人通过“关弁劝速行,迟恐雪封山”表现了对时间紧迫感的感知。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中的“我车轻且坚”、“辕驹既壮健,骖服亦调娴”等描述,体现了对装备与动物力量的信赖与利用。
“前进后却皆迷漫”则描绘了登山途中的迷茫与不确定。面对“左顾崖深黑无底,右盼雪拥白浮天”的景象,登山者不得不依靠“松栏曲折傍崖护”来确保安全。在这样的环境中,“争鼓喉咙齐喝号,人足马足相盘旋”,展现了登山者之间的互助与团队精神。
最后,“不是亲历那知难若此,却笑孙绰天台空赋未必全”表达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理解困难的真谛,同时也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反思,暗示了自己所经历的挑战可能超越了以往的描述。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登山者的勇气、坚持与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反映了面对自然挑战时人类的智慧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