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
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
抠衣已龂龂,入室方济济。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
馀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
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
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
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次对古代隐士陈徵君隐居地的探访之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高洁之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清晨出发,至傍晚归来的完整过程,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萧晨戒征舻”,点明了旅程的开始,清晨时分,诗人准备启程,乘坐船只前往目的地。接着,“薄戾江门涘”描述了船只接近江门岸边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临近终点。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目的地的景象,碧玉般的高楼与白沙之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描绘了陈徵君早年逃离世俗,远离官场束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超脱凡尘、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则展示了陈徵君虽曾受到朝廷的多次征召,但他最终选择了拒绝,继续过着隐居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坚持。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等句,进一步描绘了陈徵君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以及他与自然、道家思想的紧密联系。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则通过音乐的描写,展现了陈徵君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雅,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余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强调了陈徵君生活痕迹的长久影响,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其隐居地仍能感受到他的精神气息。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将陈徵君的住所与历史上的名士诸葛相比,进一步提升了其地位与影响力。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再次强调了陈徵君隐居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表达了诗人对陈徵君精神品质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的言行也能像陈徵君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陈徵君高度的遗憾,以及对陈徵君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佩。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则以对陈徵君隐居地的想象结束,表达了对陈徵君生活状态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通过对陈徵君隐居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精神世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