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论甲第多豪俊,且说君家好弟兄
明 · 靳贵
岭南人物孰与京,虞廷凤翥非鸿征。
未论甲第多豪俊,且说君家好弟兄。
君家年少今阿衡,三年不见荆花明。
池塘得句仍同被,江海闻歌正濯缨。
政成书最谁为首,我亦尝叨称贺酒。
德星午夜聚台垣,太史占天曾见否。
风光莫恋雨花台,玉京未必多尘埃。
试看少传登庸日,也自南都奉诏来。
未论甲第多豪俊,且说君家好弟兄。
君家年少今阿衡,三年不见荆花明。
池塘得句仍同被,江海闻歌正濯缨。
政成书最谁为首,我亦尝叨称贺酒。
德星午夜聚台垣,太史占天曾见否。
风光莫恋雨花台,玉京未必多尘埃。
试看少传登庸日,也自南都奉诏来。
鉴赏
此诗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著称,展现了明代诗人靳贵对于友人张司马仲湜及梁主事叔永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联“岭南人物孰与京,虞廷凤翥非鸿征”对比岭南与京城的人物,以“虞廷凤翥”比喻梁主事叔永的才华,暗示其非凡,非比寻常。
颔联“未论甲第多豪俊,且说君家好弟兄”转而赞美梁主事叔永的家族,强调其兄弟间的和睦与才华。
颈联“君家年少今阿衡,三年不见荆花明”进一步赞扬梁主事叔永年轻有为,如同阿衡一般,三年未见,其才华如荆花般明亮。
尾联“政成书最谁为首,我亦尝叨称贺酒。德星午夜聚台垣,太史占天曾见否”表达了对梁主事叔永政绩的肯定,并以“德星”、“太史”等象征性词语,表达对其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
最后,“风光莫恋雨花台,玉京未必多尘埃。试看少传登庸日,也自南都奉诏来”则寄寓了对梁主事叔永未来仕途的期许与祝福,希望他能像少传一样,从南京出发,得到朝廷的重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对友人才华与品德的极高评价,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