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疏可谁医国手,传经今见掞天才
出处:《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明 · 林大春
谁谓江南庾信哀,多应未上粤王台。
愁闻绣幕珠帘尽,犹载歌钟舞袖来。
献疏可谁医国手,传经今见掞天才。
相逢道有徵兵诏,无数庞眉惨色开。
愁闻绣幕珠帘尽,犹载歌钟舞袖来。
献疏可谁医国手,传经今见掞天才。
相逢道有徵兵诏,无数庞眉惨色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的《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其三)》。诗中描绘了在岁末之时,寇贼侵扰的情景,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首句“谁谓江南庾信哀”,以庾信的哀伤比喻江南的忧愁,暗示江南地区可能正遭受战乱之苦。接着,“多应未上粤王台”一句,通过想象粤王台上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悲凉与无奈的氛围。
“愁闻绣幕珠帘尽,犹载歌钟舞袖来。”这两句描绘了即使在战乱之中,人们仍然试图以歌舞来排解心中的愁绪,但这种欢乐显得格外凄凉,因为它们是在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无法真正带来内心的安宁。
“献疏可谁医国手,传经今见掞天才。”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深深忧虑,同时也赞美了那些在乱世中依然能够展现出才华的人才。这里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最后,“相逢道有徵兵诏,无数庞眉惨色开。”这句描绘了诗人与他人相遇时,得知又有征兵诏书下达,使得原本就因战乱而愁容满面的人们更加忧心忡忡。整个画面充满了紧张与不安,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