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全文

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出处:《睹木平和尚
唐 · 文益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
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拼音版原文

píngshānrénmàoniánshǎo
xiāngkàntónglùnxīnqiūyuèjiǎo

怀huái线xiànfēicánzhùshēngyǒuniǎo
chéngquējīnláiōucéngxiǎo

注释

木平山:指一个地名,代表隐居的山林。
貌古:面容显得古老、质朴。
年复少:年纪似乎总是保持年轻。
相看:相互注视,这里指相遇。
陌路同:如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陌生人,比喻偶然的相遇。
论心:交流内心的想法。
秋月皎:形容心地像秋天的明月一样清澈明亮。
怀衲:指僧人的衣袍,这里特指简朴的僧衣。
线非蚕:指衣服的材料不是蚕丝,可能是麻或其他自然材料,象征简朴生活。
助歌:伴唱,指自然界的鸟鸣与人的歌声相和。
城阙:代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今日来:今天我来到了这里。
一讴:一次歌唱,比喻以诗文表达自己的心声。
曾已晓:早已让别人明白或理解了我的心意。

翻译

在木平山中居住的人,面容古朴却年岁不老。
路上偶遇似曾相识,心灵交流如明净秋月。
身穿的僧衣非丝绸所制,歌唱时有鸟儿应和。
虽初入京城,但我的歌声早已传达心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木平的和尚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开篇“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平和尚虽然外表看似古朴,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青春之气。这不仅是对他肉体与精神状态的写照,也隐含着诗人对他的敬仰。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木平和尚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在陌生的道路上,他们彼此凝视,通过秋夜皎洁的明月来探讨内心世界,这是对友情和心灵沟通的美好描绘。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两句,用了比喻手法。木平和尚不像普通人那样依赖物质(如蚕丝),而是通过内心的歌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歌唱还能吸引到自然界中的鸟儿为之和鸣,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两句,诗人提到了自己今天来到了木平所在的城阙,并且早就已经理解了木平的高尚情操。这不仅是对木平精神世界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修养和感悟的一种映照。

整首诗通过对木平和尚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