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墀朝退后,静院即冥搜
出处:《献中书韩舍人》
唐 · 李中
丹墀朝退后,静院即冥搜。
尽日捲帘坐,前峰当槛秋。
烹茶留野客,展画看沧洲。
见说东林夜,寻常秉烛游。
尽日捲帘坐,前峰当槛秋。
烹茶留野客,展画看沧洲。
见说东林夜,寻常秉烛游。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退朝后在朱红台阶上闲步,静谧庭院里立即开始深入思考。整天拉起窗帘坐着,眼前的山峰如画框中的秋景。
烹煮好茶款待野外的客人,打开画卷欣赏水边的景色。
听说东林寺夜晚常有灯火通明,人们常常手持蜡烛游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静谧院落中的日常生活情景。开篇“丹墀朝退后,静院即冥搜”表达了早晨官府散会之后,诗人回到自己的书房或院子,那里充满了宁静与孤独。“尽日捲帘坐,前峰当槛秋”则写出了诗人整天坐在卷起的窗帘后,看着窗外的山峰在秋风中变得更加清晰,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接着“烹茶留野客,展画看沧洲”一句,展示了诗人的雅致生活。烹茶通常意味着品味和享受,而留住过路的野客则表现出诗人的人文情怀。展开画卷观看,尤其是观赏描绘着遥远之地(沧洲)的作品,更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美景的热爱。
最后,“见说东林夜,寻常秉烛游”一句,透露出诗人的夜晚生活。在夜幕降临时,诗人听到关于东林的传闻,或许是某种故事、某个人物的轶事,而他则手持蜡烛,在这宁静而神秘的夜色中漫步。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探求,也展现了他在夜晚寻找灵感或内心世界的独特方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境再现,勾勒出一位唐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画卷,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嚣、与自然和艺术共鸣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