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出处:《卜神》
宋 · 文天祥
通州三百里,茅苇也还无。
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
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
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
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百里:形容地域广阔。茅苇:泛指低矮的植物,象征荒凉景象。
胡骑:指外族骑兵,这里可能指入侵者。
山鼯:一种生活在山中的动物,叫声奇特。
王阳:指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忧郁著称。
中兴骨:指能担当国家重任的杰出人物。
神明为国扶:寄托对神灵保佑国家安宁的期盼。
翻译
通州三百里的土地上,连茅草苇子都难以见到。胡人骑兵像猛虎般出没,山中的鼯鼠发出鬼魅般的叫声。
王阳(王阳明)心怀畏惧,阮籍在困厄的道路上涕泪横流。
期待英雄人物振兴国家,神明之力将护佑国家安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通州三百里,茅苇也还无。”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片荒凉之感,茅苇未生,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废。
“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 胡人(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如同虎般在战场上穿梭自如,而山中的小动物山鼯发出恐惧的叫声,这两句强烈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气氛。
“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王阳(可能是指王阳道人)心中充满敬畏之情,而阮籍则因路途艰难而流下悲伤的眼泪。这两句诗透露出战乱中的士兵或将领对于前方道路的担忧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
“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赞美,他们如同国家的脊梁一般,挺直而坚强,神智清明,为国家的兴衰担当着重要角色。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英雄主义和悲壮情怀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