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染烟浓山着色,月临天迥水明楼
出处:《和谹父小雨秋凉》
宋 · 王洋
时丰报祀拂黄收,共说金穰更几秋。
树染烟浓山着色,月临天迥水明楼。
盈囷黍答三时力,七字诗销万斛愁。
饱饭哦诗醉山月,不妨归老一扁舟。
树染烟浓山着色,月临天迥水明楼。
盈囷黍答三时力,七字诗销万斛愁。
饱饭哦诗醉山月,不妨归老一扁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时丰:丰收。报祀:祭祀。
拂黄收:秋收。
共说:众人谈论。
金穰:丰收的稻谷。
树染烟浓:树木被烟雾笼罩。
山着色:山色更加鲜明。
月临天迥:月亮高挂天空。
水明楼:月光照亮了楼阁。
盈囷:满囤。
黍:黍米。
三时力:一年的辛勤劳动。
七字诗:七言诗。
销:消除。
万斛愁:万千忧虑。
饱饭:吃饱。
哦诗:吟诗。
醉山月:陶醉于山水和月色。
归老:归隐。
扁舟:小船。
翻译
丰收之年祭祀忙,稻谷满囤待秋收。树木如烟山色深,月光洒落楼台明。
满仓的粮食酬谢农夫辛劳,一首七言诗消解万千忧愁。
吃饱饭后吟诗赏月,我愿乘舟归隐山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与诗人的生活状态。开篇“时丰报祀拂黄收,共说金穰更几秋”两句,通过对丰收和祭祀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农事的繁忙和时间的流逝。
接着,“树染烟浓山着色,月临天迥水明楼”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描绘了秋日里树木被薄雾笼罩而显现出的丰富色彩,以及夜晚明亮的月光下,水面与楼阁相映成趣的情境。
“盈囷黍答三时力”一句,通过对农作物充实仓廪的描述,强调了秋收的成果和农民的辛勤劳动。紧接着,“七字诗销万斛愁”表达了诗人以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才华,即便是简单的七言律诗,也能值得重金。
最后,“饱饭哦诗醉山月,不妨归老一扁舖”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充分享受自然美景和诗歌创作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淡泊之愿,即便是简单的生活,也能带来心灵上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和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