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高怀惬,宁歌行路难
出处:《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
宋 · 梅尧臣
舟轻不畏险,逆上子陵滩。
七里峡天翠,千里云木寒。
古祠鸣野鸟,乱石激春湍。
正与高怀惬,宁歌行路难。
七里峡天翠,千里云木寒。
古祠鸣野鸟,乱石激春湍。
正与高怀惬,宁歌行路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舟:小船。轻:轻盈。
险:风险。
逆上:逆流而上。
子陵滩:地名,可能指某处险滩。
七里峡:河流中的一个峡谷。
天翠:天空碧绿。
云木:林木。
寒:寒冷。
古祠:古老的祠堂。
鸣:鸣叫。
野鸟:野生的鸟。
乱石:散乱的石头。
激:激起。
春湍:春天的湍急水流。
高怀:高尚的情怀。
惬:相合,满足。
宁:宁愿。
行路难:行走的艰难。
翻译
小船轻盈无惧风险,逆流而上至子陵滩。七里峡中天空碧绿,连绵千里林木皆寒。
古老的祠堂里野鸟鸣叫,乱石间春水湍急翻滚。
此刻心境正与高尚的情怀相合,宁愿歌唱前行的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描绘了友人崔主簿乘舟逆流而上的场景。首句“舟轻不畏险”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决心,即使面对艰险的子陵滩也不惧。接下来的两句“七里峡天翠,千里云木寒”,通过描绘峡中青翠的天空和远处寒意袭人的林木,渲染出一种苍茫而清冷的氛围。
“古祠鸣野鸟”一句,以古祠中的鸟鸣声增添了旅途的孤独与静谧,而“乱石激春湍”则描绘了春水湍急,石头相撞的动态画面,动静结合,富有诗意。最后两句“正与高怀惬,宁歌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对崔主簿高尚情怀的赞赏,以及对他面对旅途困难时乐观精神的鼓励,以歌声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前行道路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展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又寄寓了深厚的情感,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体现了宋诗的含蓄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