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非好异,本意亦从众
出处:《君子非好异》
宋 · 陆游
君子非好异,本意亦从众。
居然迫所愧,难复趋一鬨。
孟轲遇齐王,夫岂不欲用。
万钟养弟子,乃似以利动。
惟其有辞受,百世尊道统。
岂惟圣贤哉,学者固所共。
居然迫所愧,难复趋一鬨。
孟轲遇齐王,夫岂不欲用。
万钟养弟子,乃似以利动。
惟其有辞受,百世尊道统。
岂惟圣贤哉,学者固所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好异:喜好独特、与众不同。本意:最初的意愿或想法。
齐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
万钟:古代量词,形容丰厚的俸禄。
辞受:接受并传达教诲。
道统:儒家学说的传统和正统。
学者:求学的人。
翻译
君子并非喜好与众不同,他们的初衷也是随大流。然而他们终究会感到惭愧,难以再一味追求一致。
孟子遇到齐王,难道他不想被任用吗?
他愿意用高官厚禄来培养弟子,但这似乎是因为利益驱动。
只有那些能接受并传播教诲的人,才能使道统流传百世。
这不仅是对圣贤的要求,学习者也应该共同遵循这样的原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君子非好异》,主要探讨了君子的品性与行为选择。诗中表达的观点是君子并非喜好与众不同,他们的初衷也是遵循大众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面临难以抉择的情况,感到有所愧疚,难以随波逐流。诗人以孟子为例,孟子虽有机会被齐王重用,但他选择用丰厚的俸禄来培养弟子,这似乎反映出他更注重道德原则而非个人利益。陆游认为,正因为孟子能够接受并坚守自己的理念,他的言行才得以百世传颂,成为道统的典范。诗人进一步强调,这种精神不仅限于圣贤,而是所有求学之人应有的共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和举例,赞扬了君子坚持原则、不为世俗所动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