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出处:《傅银青挽词二首 其二》
宋 · 苏辙
丹旐国西门,茅庐济水深。
官清贫似旧,名重殁犹存。
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
官清贫似旧,名重殁犹存。
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
注释
丹旐:用作丧葬的红色旗帜。国西门:国家的西部城门。
茅庐:简陋的草屋。
济水源:济水的源头。
官清:官职清廉。
贫似旧:贫穷如旧时。
名重:名声显赫。
殁犹存:去世后依然被怀念。
台阁:朝廷或官署。
遗懿:遗留的美德。
交游:朋友和交往的人。
拭泪痕:擦拭眼泪。
君恩:君主的恩德。
不改故:始终如一。
延赏:延续赏赐。
诸孙:众多的子孙。
翻译
丹旐飘扬在国都西门,简陋的茅屋靠近济水之源。官职虽然清廉依旧如昔,声名虽亡但仍然被人怀念。
朝廷上传承着他的美德,朋友们擦拭着眼中的泪水。
君王的恩情永不改变,对子孙们的赏赐遍及各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哀悼傅银青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傅银青的高尚品德和身后影响。"丹旐国西门",表达了傅银青的葬礼在国都西门外举行,暗示其地位显赫;"茅庐济水源"则借茅庐象征简朴生活,与济水相连,寓意其人品清廉如水。"官清贫似旧",赞扬傅银青即使身居高位,依然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名重殁犹存",说明他的名声和德行超越了生死,长久流传。
"台阁传遗懿",意指傅银青的美德在朝廷中得以传承,"交游拭泪痕"则表达了亲友对他的深深怀念和哀痛。最后两句"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表达了对傅银青家族的厚待,即尽管他已去世,但皇帝的恩典仍惠及他的子孙,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其家族的关怀。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和哀思的挽词,展现了傅银青生前的清廉和身后的影响,以及对他的家族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