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出处:《和梦得冬日晨兴》
唐 · 白居易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
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
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漏传:古代计时工具漏壶错过或遗漏的时间点。初五点: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鸡报:鸡打鸣报晓。
第三声:鸡通常在黎明时分三次打鸣。
从容起:不慌不忙地起床。
照书灯未灭:读书的灯光依然亮着。
煖酒火重生:用火温酒,火焰再次点燃。
理曲:整理或调试乐器。
弦歌:弹奏弦乐器并唱歌。
动:开始。
唱渭城:唱《渭城曲》, 古代送别友人的歌曲。
翻译
漏壶遗漏了初始的第五个更点,雄鸡报晓已经第三次鸣叫。帷帐中人们从容起身,窗户间透出微弱的黎明之光。
照亮书籍的灯火还未熄灭,温酒的小火又重新燃烧起来。
调试琴弦歌声响起,最先听到的是歌唱《渭城曲》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诗人悠然自得地起床的情景。"漏传初五点"表明时间尚早,夜深人静;"鸡报第三声"则是古代计时的一种方式,这里用来形容清晨的宁静。"帐下从容起"和"窗间昽昒明"写出了诗人缓缓起床,帘幕内外由暗渐明的场景,给人以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展示了诗人起床后的生活情趣。夜里读书时用的灯还没有熄灭,而酒则是在炉火上重新加热,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却在这里被描绘得如此生动。
最后两句"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则是诗人起床后开始整理琴弦准备演奏,先听到远处传来了《渭城曲》的旋律。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生活,而且通过音乐将室内外的空间感相连,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和艺术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早晨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严冬清晨中的闲适自得,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语言平实而不失温馨,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民化、日常化的诗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