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珠还掌上珍,拈花微笑是前身
二龙噀水九枝秀,一鹄冲霄六矢新。
臧母集肩金鸑鷟,志公摩顶玉麒麟。
悬知慧业钟灵鹫,不数崧生甫与申。
鉴赏
这首诗以“四月八日徐郡公得雄赋此贺之”为题,由明代诗人张萱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展现了对徐郡公得雄的祝贺与赞美。
首句“海晏珠还掌上珍”,以海晏河清、珠还宝归的景象,象征着徐郡公得雄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德,如同珍贵的宝物被妥善保管在掌心,寓意其功绩卓著,备受尊崇。
“拈花微笑是前身”一句,借用佛家语境,以拈花微笑的禅意,暗示徐郡公得雄不仅在世事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修为,更有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仿佛前生即已具备这样的特质。
“二龙噀水九枝秀,一鹄冲霄六矢新”描绘了徐郡公得雄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的杰出才能和成就。二龙象征双子星,喻指他在两个方面或两个领域均有卓越表现;九枝秀则代表九种不同的优秀成果,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一鹄冲霄则以大雁高飞的形象,象征他在某一领域达到的高度;六矢新则可能暗指他六次尝试或六项创新,最终成功。
“臧母集肩金鸑鷟,志公摩顶玉麒麟”这一联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赞扬徐郡公得雄的德行和智慧。臧母集肩金鸑鷟,意指像古代贤母臧氏那样,徐郡公得雄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志公摩顶玉麒麟,则借佛教中的智者志公,形容徐郡公得雄在智慧上达到了令人敬仰的高度。
“悬知慧业钟灵鹫,不数崧生甫与申”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徐郡公得雄智慧与成就的高度评价。悬知,表示预知或预见;慧业,指智慧的事业或成就;钟灵鹫,可能是指像灵鹫山一样汇聚了智慧与灵性的地方;崧生甫与申,分别指的是古代的两位贤人,这里用来比喻徐郡公得雄的智慧与成就超越了崧生甫与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郡公得雄的多方面赞誉,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个人的智慧与品德,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表达了对其高度的敬佩与祝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