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随梅福去,云外跨飞鸾
出处:《司马归州挽诗 其二》
宋 · 项安世
矻矻秭归山,长身困远官。
旧租无折变,新路有平宽。
报以孙将子,森然玉与兰。
自随梅福去,云外跨飞鸾。
旧租无折变,新路有平宽。
报以孙将子,森然玉与兰。
自随梅福去,云外跨飞鸾。
注释
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秭归山:地名,位于湖北省。
长身:身材高大。
困远官:任职于遥远的官职。
旧租:过去的田租收入。
折变:兑换、转变。
新路:新开辟的道路。
平宽:平坦宽敞。
报以:以……回报。
孙将子:比喻子孙孝顺。
森然:繁茂的样子。
玉与兰:象征高洁品质。
梅福:古代隐士,此处指追求隐逸生活。
云外:天空之外,指仙境。
飞鸾:神话中的神鸟,象征飞翔。
翻译
在秭归山中辛勤劳作,长身之人任职远方官场旧时的田租无法兑换,新路却宽阔平坦
子孙回报以孝顺,如玉兰般繁盛
如同梅福一样远离尘世,翱翔天际跨过飞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司马归州(可能是指某位司马姓官员在秭归任职的经历)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秭归山的峻峭和司马的长途仕途,表达了对他的艰辛生活的感慨。"矻矻秭归山"形象地刻画了司马在偏远山区任职的劳碌,“长身困远官”则写出他身体疲惫但坚守职责的状态。
“旧租无折变,新路有平宽”暗示司马在旧有的艰难处境中没有改变,但新的道路或许带来了些许改善,象征着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希望。“报以孙将子,森然玉与兰”运用比喻,将司马的后辈比作孙儿和兰草,意指他们如同玉质优良、兰香清雅,有望延续家族的美德。
最后两句“自随梅福去,云外跨飞鸾”,借用了古代仙人梅福升天的典故,表达司马的离世如同仙人般超脱尘世,寄托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对逝者美好归宿的祝愿。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项安世对司马归州的深情缅怀和对其人品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