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与世得穷愁,枘凿方圆岂易投
出处:《再次韵赠高宾王二首 其二》
宋 · 陈造
虞卿与世得穷愁,枘凿方圆岂易投。
政复有文衙屈宋,须防罪我坐春秋。
千株已种柴桑菊,万斛空横野渡舟。
可惜玉堂挥翰手,独缘羁旅赋登楼。
政复有文衙屈宋,须防罪我坐春秋。
千株已种柴桑菊,万斛空横野渡舟。
可惜玉堂挥翰手,独缘羁旅赋登楼。
注释
虞卿:古代贤士,此处指诗人自己。穷愁:困厄、愁苦。
枘凿:方榫和圆孔,比喻格格不入。
岂易投:不容易适应或融入。
政复:政治上再次。
屈宋:屈原和宋玉,皆为才子,此处喻指诗人自己。
坐春秋:因言论而获罪,如《春秋》笔法寓意评判。
柴桑菊:象征隐逸生活或高洁品格。
万斛:极言多。
野渡舟:荒凉渡口的船只。
玉堂:古代官署名,此处指朝廷。
挥翰手:挥毫泼墨的才子。
独缘:只因为。
羁旅:漂泊在外。
翻译
虞卿在世间遭遇困厄,方枘圆凿难以轻易适应。政治斗争中如屈原宋玉般才华横溢,却要提防因言辞而获罪。
已经种植了千株柴桑菊花,空荡的渡口只剩孤舟。
令人惋惜的是,才情出众的官员只能独自倚楼抒怀,因为漂泊在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题为《再次韵赠高宾王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虞卿自比,表达了在世途困顿中的感慨。"枘凿方圆岂易投"一句,比喻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难以找到契合之处。接下来提到像屈原和宋玉那样的才子也可能因直言而遭受冤屈,暗示了自己的处境可能类似。诗人种菊于柴桑,舟横野渡,寓居他乡,流露出孤独和无奈的情绪。
"千株已种柴桑菊,万斛空横野渡舟"描绘了诗人寓居的简朴生活和内心的孤寂,而"可惜玉堂挥翰手"则惋惜自己本有才华却只能在异乡楼阁中抒发情怀。最后以"独缘羁旅赋登楼"作结,表达了诗人因漂泊异乡而产生的孤独与怀才不遇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陈造在仕途失意时的自我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