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全文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

出处:《水车一首
宋 · 刘一止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
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中使用水车灌溉农田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村田高仰对低窊”,生动展现了农田高低错落的地形特点,为水车的使用提供了自然条件。接着,“咫尺溪流有等差”点明了水源与农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水车在调节水量、平衡灌溉中的重要性。

诗人想象自己想要均匀灌溉田边,却因“天公不遣雷鞭车”而无法实现,巧妙地将水车比作雷鞭,既体现了水车的力量,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随后,通过“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描绘了水车汲水入渠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韵律感。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水车运转时的震撼力,仿佛大地都在震动,风轮相互交织,展现了水车的强大动力。同时,通过“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表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不辞辛苦,日夜奔波于田间地头。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描绘了春耕时节,绿油油的秧苗在水中生长,如同雪浪翻滚在田垄之上,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最后,“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表达了农民们对于劳动的热爱与满足,即使耳朵听惯了劳作的声音,也心甘情愿。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则以农民对未来的憧憬结束全诗,他们渴望在晚年也能享受到丰足的食物,认为水车的轰鸣声比青蛙的叫声更悦耳,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水车灌溉农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还蕴含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