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出处:《送王尊师》
唐 · 卢纶
梦别一仙人,霞衣满鹤身。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自怜头白早,难与葛洪亲。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自怜头白早,难与葛洪亲。
注释
梦别:在梦中告别。仙人:神话传说中的得道者。
霞衣:形容仙人的衣物如彩霞般绚丽。
鹤身:象征仙人的形象。
旌幢:古代仪仗中的旗帜和伞盖,这里指仙界的景象。
海山:比喻遥远神秘的地方。
种玉:古代神话,种玉能得仙粮,此处指修仙的行为。
稔:庄稼成熟。
烧金:古代炼丹术,意指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
不为贫:不是因为贫穷而寻求。
头白早:形容年纪轻轻就白了头,暗示岁月催人老。
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长寿且精于炼丹。
翻译
在梦中告别了一位仙人,他的身上披满了彩霞般的仙衣。天路上旌旗幢幢,傍晚时分,如同桃杏盛开的海山之春。
种玉并非为了追求丰收,炼金也不是为了摆脱贫困。
自我怜悯头发过早变白,难以与葛洪那样长寿的仙人亲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的《送王尊师》,是一首别离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挚爱和不舍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
“梦别一仙人,霞衣满鹤身。”开篇即以梦为起点,将要分别的朋友比喻成仙人,其形象飘逸,穿着霞光织就的衣衫,与鹤相伴,展现出超凡脱俗之感。
“旌幢天路晚,桃杷海山春。”诗人的心随梦中仙人一起飞扬,仿佛看到他们在云端飘飘,手持旌旗幢帐,行走于遥远的天路。同时,又描绘出朋友将要前往的桃花与海山之美,时间已近黄昏,季节则是生机勃勃的春日。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尚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种植玉石,不是为了等待它成熟;熔炼黄金,也不是因为贫穷所迫。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朋友的志向远大,不为世俗所动。
“自怜头白早,难与葛洪亲。”诗人转而自伤自己年华已过,头发早白,却无法像古代仙人葛洪那样与神仙交往。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感慨,也是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无限哀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梦境和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别离之情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高洁志向的赞美。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颇具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