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涵樽俎清如洗,山染衣巾翠欲流
出处:《留题微之廨中清辉阁》
宋 · 王安石
故人名字在瀛洲,邂逅低徊向此留。
鸥鸟一双随坐啸,荷花十丈对冥搜。
水涵樽俎清如洗,山染衣巾翠欲流。
宣室应疑鬼神事,知君能复几来游。
鸥鸟一双随坐啸,荷花十丈对冥搜。
水涵樽俎清如洗,山染衣巾翠欲流。
宣室应疑鬼神事,知君能复几来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故人:老朋友。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岛。
邂逅:偶然相遇。
低徊:徘徊,逗留。
坐啸:坐着啸歌。
冥搜:深思,冥想。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宣室: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皇宫。
鬼神事:超自然的事物或神秘现象。
复:再,又。
翻译
老朋友的名字在瀛洲,偶然相遇让我在此逗留。与鸥鸟相伴,一同坐在湖边啸歌,十丈荷花映衬下深思冥想。
湖水清澈,仿佛能洗净酒杯和食物,山色翠绿,仿佛要流淌到衣襟。
汉代宣室可能疑惑这是否是鬼神之事,但我知道你还能再来这里游玩几次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故人名字的记忆,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瀛洲作为一处仙境般的地方,使得诗人的思绪更显得飘渺而遥远。
"鸥鸟一双随坐啸,荷花十丈对冥搜" 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鸥鸟似乎在陪伴着诗人的沉思,而荷花则象征着纯洁和高雅,通过“冥搜”一词,增添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神秘感。
"水涵樽俎清如洗,山染衣巾翠欲流" 这两句更深化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清澈的水质映衬着樽俎,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高境界。而“山染衣巾”则通过对色彩的描写,使得整体意象更加生动鲜明。
"宣室应疑鬼神事,知君能复几来游" 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询问某种超自然力量,或是某个故人的灵魂,他们是否还会再次回到这片仙境。这里的“几”字使用得非常含蓄,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转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同时,诗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而悠远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