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持明慧境,扬彩遍河沙
出处:《咏高丽石镫》
明 · 唐之淳
窍石烛幽遐,虚明讵异纱。
琢从箕子国,坰向竺王家。
耿耿知悬烬,亭亭讶作花。
定余神自照,经残漏欲赊。
愿持明慧境,扬彩遍河沙。
琢从箕子国,坰向竺王家。
耿耿知悬烬,亭亭讶作花。
定余神自照,经残漏欲赊。
愿持明慧境,扬彩遍河沙。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咏高丽石镫》描绘了一种独特的灯具——高丽石镫。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出石镫的精致与神秘。"窍石烛幽遐"形容石质材料透光性强,能照亮深远之处,犹如烛火穿透石头,明亮而不刺眼。"虚明讵异纱"进一步强调其透明度,暗示石镫的轻盈与纯净,仿佛薄纱般柔和。
"琢从箕子国,坰向竺王家"借古国和佛家典故,增添了历史与文化气息,暗示石镫的来历不凡,可能带有某种特殊寓意或工艺传承。"耿耿知悬烬,亭亭讶作花"运用拟人手法,将石镫的微光比作燃烧殆尽的火烬,又如花朵般绽放,形象生动。
"定余神自照,经残漏欲赊"描述了石镫在静夜中照亮心灵,时间仿佛在它的光芒下变得悠长。最后两句"愿持明慧境,扬彩遍河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智慧与光明的赞美,希望这种美好的品质能够普照世间,如同繁星洒满河沙。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高丽石镫的形态美,更寓含了诗人对智慧与光明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