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
出处:《宿穆陵关》
明 · 李裕
晓从大岘来,暮投穆陵宿。
古道通青徐,层关翳林木。
仰瞻天宇宽,下瞰群峰矗。
落日见东溟,浮霭暗平陆。
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
有事在云山,何能脱羁束。
山高夜深寒,月色空明煜。
古道通青徐,层关翳林木。
仰瞻天宇宽,下瞰群峰矗。
落日见东溟,浮霭暗平陆。
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
有事在云山,何能脱羁束。
山高夜深寒,月色空明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大岘出发,傍晚时分投宿于穆陵关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心境。
首句“晓从大岘来,暮投穆陵宿”点明了行程的起点与终点,清晨启程,夜晚安歇,行程的艰辛与劳顿跃然纸上。接着,“古道通青徐,层关翳林木”描绘了道路的古老与蜿蜒,以及沿途树木遮蔽下的层层关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旅途的艰险。
“仰瞻天宇宽,下瞰群峰矗”两句,诗人抬头望向天空,感受其广阔无垠,低头俯视群山,只见它们巍峨耸立。这种天地间对比强烈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开阔与宁静。
“落日见东溟,浮霭暗平陆”则将视线转向夕阳与远方,太阳缓缓沉入东海,而地面上则被一层薄雾笼罩,一片朦胧。这不仅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未知。
“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写出了诗人因心中有所思而难以入眠,只能披衣坐在简陋的茅屋中。这里既有对旅途劳顿的疲惫,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最后,“有事在云山,何能脱羁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旅途,但心中仍有未竟之事,无法摆脱束缚,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透露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与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