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若遂携瓢志,依旧题诗过此间
出处:《再题飞来寺壁》
明 · 释今无
十世为僧遍住山,个中宾主未容删。
折芦碧海人犹去,负笈黄梅夜自还。
隔岭暮猿无静泪,近江秋草有愁颜。
他年若遂携瓢志,依旧题诗过此间。
折芦碧海人犹去,负笈黄梅夜自还。
隔岭暮猿无静泪,近江秋草有愁颜。
他年若遂携瓢志,依旧题诗过此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佛教修行的深刻体验与感悟。首联“十世为僧遍住山,个中宾主未容删”,开篇即点出诗人历经多世修行,足迹遍布山林,深入探讨佛法,宾主相交,心灵契合,难以割舍。颔联“折芦碧海人犹去,负笈黄梅夜自还”,通过“折芦”、“碧海”、“负笈”、“黄梅”等意象,生动展现了僧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佛法的执着追求。颈联“隔岭暮猿无静泪,近江秋草有愁颜”,运用拟人手法,以“暮猿”的“无静泪”和“秋草”的“愁颜”象征僧人修行路上的孤独与忧思,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尾联“他年若遂携瓢志,依旧题诗过此间”,诗人展望未来,表达了希望能够继续修行,再次在这一方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思考的愿望,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僧人修行的艰辛与执着,也流露出对自然与佛法的深深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