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声不断流不枯,此段磊落真丈夫
宋 · 岳珂
君不见东坡昔步虎溪月,夜听溪声广长舌。
溪声不断流不枯,此段磊落真丈夫。
一生吾伊换喑呜,嗟哉三寸予岂无。
公子搢绅陈礼法,枕曲无思噤如蛤。
辩士说客谈纵横,叱牛惟解供力耕。
尔来更自作奇痛,昼苦吟呻夜妨梦。
伏床啜粥犹漓浪,脔肉持将堪底用。
太仓受禾三百廛,大官烹羊俱鼎膻。
瀛洲给膳称学士,饱食端居今六年。
生平元不负此舌,欲办一奇了无说。
更憎此舌工负予,乃复累我七尺躯。
鸱夷榼载鸬鹚杓,向口低眉辄前却。
齿牙助桀复摇落,误杀流涎孤快嚼。
仰天大笑绝冠缨,舌兮腹兮谁重轻。
溪声不断流不枯,此段磊落真丈夫。
一生吾伊换喑呜,嗟哉三寸予岂无。
公子搢绅陈礼法,枕曲无思噤如蛤。
辩士说客谈纵横,叱牛惟解供力耕。
尔来更自作奇痛,昼苦吟呻夜妨梦。
伏床啜粥犹漓浪,脔肉持将堪底用。
太仓受禾三百廛,大官烹羊俱鼎膻。
瀛洲给膳称学士,饱食端居今六年。
生平元不负此舌,欲办一奇了无说。
更憎此舌工负予,乃复累我七尺躯。
鸱夷榼载鸬鹚杓,向口低眉辄前却。
齿牙助桀复摇落,误杀流涎孤快嚼。
仰天大笑绝冠缨,舌兮腹兮谁重轻。
注释
虎溪:地名,与佛教故事有关。广长舌:比喻溪水声悠长。
磊落:豪迈坦荡。
搢绅:古代官员插笏于绅带间,象征身份。
噤如蛤:形容沉默不语。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此处代指学者之地。
元:从来,始终。
鸱夷:古代皮囊。
摇落:凋零,脱落。
冠缨:古代官帽上的带子。
翻译
你可曾见苏东坡昔日漫步虎溪月色,深夜聆听溪水潺潺如长舌诉说。溪水声声不断,流淌不息,这人豪迈坦荡,真是一位大丈夫。
我一生辛劳,只为换取这舌头的发声,唉,这三寸舌难道毫无用处?
公子们手持笏板,遵循礼仪法规,即使枕着曲木也无暇思考,沉默如蛤蜊。
辩士游说者纵横捭阖,只是呵斥牛儿懂得耕耘之力。
如今我更是痛苦不堪,白天苦吟,夜晚妨碍睡眠。
卧病在床,连粥都难以畅饮,碎肉拿在手里,又能派上什么用场?
朝廷仓库满载粮食,高官宴席上羊肉烹煮,香气四溢。
瀛洲学者以美食为赐,我已六年饱食静坐。
我一生从未辜负过这舌头,想办大事却无从开口。
更讨厌这舌头善于欺骗我,竟让我为此身受七尺之躯的牵累。
用皮囊装酒,用鸬鹚嘴的勺子舀取,每次靠近嘴边又退缩。
牙齿和舌头助纣为虐,使我痛苦至极,连独自享受咀嚼的乐趣也成了奢望。
仰天大笑,帽子上的带子都断裂了,舌头啊,腹中空空,何者更重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的作品,以个人的切身经历为题材,通过描述自己突然患上舌疮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舌头功能的深刻反思。诗中以东坡苏轼月下漫步虎溪的典故开篇,引出自己的舌病,将舌喻为“磊落真丈夫”,表达了对舌头重要性的认同。
诗人感慨自己因病无法正常言语,只能沉默如蛤,暗示了舌头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接下来,他对比了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如公子贵族讲究礼仪法度,而辩士说客则纵横捭阖,但最终都未能免于疾病之苦。诗人自我调侃,说自己因舌病连粥都难以吞咽,甚至怀疑舌头的价值。
诗中提到“太仓受禾三百廛,大官烹羊俱鼎膻”,暗指官场的腐败和浪费,而自己却饱受疾病折磨,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并未辜负舌头,却因舌病无从表达,更痛恨舌头带来的痛苦竟让自己身体受累。
最后,诗人以“鸱夷榼载鸬鹚杓”形容舌病的困扰,形象地描绘了舌头的无力和无奈,以及自己对舌头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生动,寓言性强,既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