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然岳立,卒乎砥平
出处:《雪窦显禅师赞》
宋 · 释智愚
凝而不结,混而常清。
挺然岳立,卒乎砥平。
拟师之道兮虚空钉橛,美师之德兮色重里胶青。
妙高万叠兮春归锦镜,翠螺一抹兮霜后洞庭。
在彼在此兮初无朕迹,或舒或卷兮水赴沧溟,遐想高躅兮实我法城。
挺然岳立,卒乎砥平。
拟师之道兮虚空钉橛,美师之德兮色重里胶青。
妙高万叠兮春归锦镜,翠螺一抹兮霜后洞庭。
在彼在此兮初无朕迹,或舒或卷兮水赴沧溟,遐想高躅兮实我法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为雪窦显禅师所作的赞歌,以赞美禅师的修行境界和德行。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象征禅师的内心世界。
"凝而不结,混而常清",描绘禅师心境如冰雪般纯净,既凝聚又不拘泥,始终保持清明状态。
"挺然岳立,卒乎砥平",禅师的威仪如同山岳般挺拔,最终又能如砥砺之石,磨砺自我,达到内心的平和。
"拟师之道兮虚空钉橛,美师之德兮色重里胶青",将禅师的智慧比作虚空中的钉橛,稳固而无形,美德深沉如胶青,内敛而鲜明。
"妙高万叠兮春归锦镜,翠螺一抹兮霜后洞庭",以春天的锦镜和霜后洞庭湖的美景,比喻禅师的智慧和德行犹如自然界的精华,深远而宁静。
"在彼在此兮初无朕迹,或舒或卷兮水赴沧溟",禅师的行踪难以捉摸,如同水流入大海,自在无痕。
"遐想高躅兮实我法城",禅师的高尚思想和行为成为后人仰望的法度,成为修行者的榜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赞美了禅师的修为和精神境界,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空灵、自然和内在修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