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成蕉鹿,千秋阅海桑
明 · 黎民表
幻身何处现,此地借清凉。
大梦成蕉鹿,千秋阅海桑。
碑犹贞观列,河已拔提荒。
欲问迷津者,何如选佛场。
息心驱害马,失路有亡羊。
达者应齐契,宁论滞异方。
大梦成蕉鹿,千秋阅海桑。
碑犹贞观列,河已拔提荒。
欲问迷津者,何如选佛场。
息心驱害马,失路有亡羊。
达者应齐契,宁论滞异方。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鹫峰寺》描绘了一幅禅意深远的画面。首句“幻身何处现”暗示了佛教中的虚幻与现实之间的转换,强调了人生如梦的哲理。"此地借清凉"则表达了对寺庙清幽环境的向往,寻求心灵的宁静。
接下来的诗句“大梦成蕉鹿,千秋阅海桑”运用了比喻,将人生比作大梦,暗示世事如过眼云烟,而时间如海桑般沧桑巨变。“碑犹贞观列”提及了历史遗迹,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石碑依然矗立,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河已拔提荒”描绘了自然的变化,河流改道,荒芜之地也随之变迁,暗喻世事无常。“欲问迷津者,何如选佛场”则是对迷失中的人们的劝诫,建议他们选择修行之地以求解脱。
“息心驱害马,失路有亡羊”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和对于去除烦恼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保持清醒,不迷失方向。“达者应齐契,宁论滞异方”鼓励人们看破生死,超越地域限制,达到通达的境地,不分彼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历史与修行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