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劫灰飞不到,人迹少曾来全文

劫灰飞不到,人迹少曾来

出处:《无尘殿
宋 · 胡仲弓
劫灰飞不到,人迹少曾来
浪说珊瑚树,空涵玉镜台。
洞虚风度竹,泉冷石无苔。
汩汩樊笼者,何因避世埃。

拼音版原文

jiéhuīfēidàoréncénglái

làngshuōshānshùkōnghánjìngtái

dòngfēngzhúquánlěngshítái

fánlóngzhěyīnshìāi

注释

劫灰:指经历过灾难后剩下的灰烬。
人迹少曾来:很少有人来过这里。
浪说:徒然地说。
珊瑚树:比喻珍贵的事物。
空涵:空荡荡地包含。
玉镜台:象征高雅或清净的地方。
洞虚:空旷而虚无。
风度竹:风吹过竹林。
泉冷:泉水寒冷。
石无苔:石头上没有青苔,形容环境清冷。
汩汩:形容水流声。
樊笼:比喻束缚人的环境。
避世埃:逃避世俗的尘埃,即隐居或超脱尘世。

翻译

劫后的灰烬不会飘到这里,人迹罕至。
别提什么珊瑚树了,这里只有空荡荡的玉石镜台。
清风穿过空洞的竹林,泉水清凉,石头上没有青苔。
那些被束缚的人,怎样才能逃离尘世的纷扰呢?

鉴赏

这首诗名为《无尘殿》,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处人迹罕至、超凡脱俗的景象。"劫灰飞不到"暗示了这里远离世俗的纷扰,"人迹少曾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诗人以"珊瑚树"和"玉镜台"象征珍贵而洁净的事物,"空涵"二字则表达了此处的宁静与空灵。

"洞虚风度竹"写出了竹林在清风中的摇曳,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泉冷石无苔"则描绘了泉水清凉,石头上不见青苔,显示出环境的清洁和静谧。最后两句"汩汩樊笼者,何因避世埃"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被世俗束缚的人们的感慨,希望他们能来这里寻找心灵的解脱,避开尘世的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无尘殿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具有浓厚的隐逸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