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窗光穿几榻,藏山诗笔拂尘埃
出处:《九日海西庵访梁节庵师读书处》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孤臣泪蚀一方苔,阶下海棠今不开。
映日窗光穿几榻,藏山诗笔拂尘埃。
读书肯负当年意,换世馀供后死哀。
出倚天风接汹涌,还容片石作西台。
映日窗光穿几榻,藏山诗笔拂尘埃。
读书肯负当年意,换世馀供后死哀。
出倚天风接汹涌,还容片石作西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曾寿在九日之际,独自造访梁节庵师的读书处——海西庵的情景。首句“孤臣泪蚀一方苔”,以“孤臣”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国之情,泪水滴落在地,仿佛侵蚀了周围的青苔,象征着心境的落寞。接下来,“阶下海棠今不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海棠未绽放,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映日窗光穿几榻,藏山诗笔拂尘埃”两句,通过描写阳光穿透窗户洒在榻上,以及梁节庵师的诗笔被尘封的细节,展现了读书人曾经的风雅与如今的寂寥。诗人借此表达对先贤才情的敬仰,以及对往昔繁华的追忆。
“读书肯负当年意,换世馀供后死哀”这两句,诗人感慨即使时移世易,仍愿不负当初读书的志向,即使身处逆境,也希望能留下一些精神遗产,供后人凭吊哀思。
最后,“出倚天风接汹涌,还容片石作西台”描绘了诗人站在庵外,面对着天风海浪,豪情壮志犹在,哪怕只是一块石头,也要让它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西台,展现出诗人坚韧不屈的人格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表达了个人的怀旧之情,又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体现了陈曾寿作为清末近现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