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
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
直断平芜色,横分积石流。
所思千里便,岂计万方忧。
首甚资功济,终难弭宴游。
空怀龙舸下,不见锦帆收。
浪倒长汀柳,风欹远岸楼。
奔逾怀许竭,澄彻泗滨休。
路要多行客,鱼稀少钓舟。
日开天际晚,雁合碛西秋。
一派注沧海,几人生白头。
常期身事毕,于此泳东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年:往昔,过去的年代。开汴水:开通汴河。
元:原本。
别有由:有特别的原因。
或兼:或许同时。
通楚塞:连接楚地的边疆。
宁独:岂止,岂只是。
为扬州:为了扬州。
直断:直接分割。
平芜色:平坦的原野景色。
横分:横向分开。
积石流:积石带来的水流。
所思:考虑的。
千里便:千里之行的便利。
岂计:哪里会计算。
万方忧:万方的忧虑。
首甚:起初确实。
资功济:有助于功业与民生。
终难:最终难以。
弭宴游:停止宴会游乐。
空怀:空想。
龙舸:大型华丽的船只。
下:顺流而下。
不见:看不到。
锦帆收:华丽船帆的回收。
浪倒:波浪冲击。
长汀柳:长堤上的柳树。
风欹:风吹斜。
远岸楼:远处的岸楼。
奔逾:汹涌超越。
怀许竭:怀许之地,泛指河流经过的地区。
澄彻:变得清澈。
泗滨休:在泗水边平静下来。
路要:行旅必经。
多行客:很多过往的旅客。
鱼稀:鱼儿稀少。
少钓舟:减少的钓鱼小舟。
日开:日落。
天际晚:天边已近黄昏。
雁合:大雁集合。
碛西秋:沙漠西边的秋天。
一派:一股水流。
注沧海:汇入大海。
几人:有多少人。
生白头:在此变老,生出白发。
常期:常期望。
身事毕:一生事业完毕。
于此:在这里。
泳东浮:畅游东方。
翻译
往昔开通汴河水,原本应有特别因由。或许同时连接楚地边塞,岂只是为扬州城的繁华。
河水分割了平坦的原野,横穿积石带来的水流。
考虑的是千里之行的便利,哪顾得上万方的忧虑。
起初确实有助于功业与民生,最终却难以停止无尽的游乐。
空想那龙舟顺流而下,却见不到华丽船帆的回收。
波浪冲击着长堤的柳树,风吹斜了远处的岸楼。
河水汹涌超越了怀许之地,直到泗水边才平静下来。
这里是行旅必经之路,鱼儿稀少减少了钓鱼舟。
日落天边已近黄昏,大雁在沙漠西边秋天集合。
河水汇入浩瀚大海,又有多少人在此生白头。
常期望一生事业完毕,能在此畅游东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的作品,名为《汴河十二韵》。从艺术构成上看,这是一首抒情怀古之作,通过对汴河变迁历史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与今日荒凉之间鲜明对比的深刻感慨。
诗中的“昔年开汴水”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历史上的汴河开凿,以及其后续影响。紧接着,“元应别有由”则暗示了汴河改道的原因和背景,引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接下来的“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表明了汴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连接南北的一条水路,而且还承担着军事与经济交流的重任。"直断平芜色,横分积石流"则描绘出汴河改道后的壮观景象。
诗人的情感在“所思千里便,岂计万方忧”中得到体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无限思考和深沉忧虑。"首甚资功济,终难弭宴游"则是对历史成就与个人生命有限性的感慨。
“空怀龙舸下,不见锦帆收”、“浪倒长汀柳,风欹远岸楼”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过去荣光和现实衰败之间对比的感受。"奔逾怀许竭,澄彻泗滨休"则是对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向往。
“路要多行客,鱼稀少钓舟”描绘出当下汴河岸边的萧条景象,以及生计困难的情形。"日开天际晚,雁合碛西秋"则是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写照。
最后,“一派注沧海,几人生白头”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渺小的感慨,而“常期身事毕,于此泳东浮”则预示着诗人对未来生活态度的期待和放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汴河的变迁,展现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以及随时间推移而来的衰败,同时也折射出诗人个人的历史感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