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拥紫荷来握节,遥知白鹿已随轮
出处:《次韵陆敦礼留题皇华驿二首 其一》
宋 · 李纲
貂裘端恐敝缁尘,勇向明时乞得身。
却拥紫荷来握节,遥知白鹿已随轮。
棣华辉映蕃宣地,篇什流传放逐人。
只恐晋江难久驻,为将直道福生民。
却拥紫荷来握节,遥知白鹿已随轮。
棣华辉映蕃宣地,篇什流传放逐人。
只恐晋江难久驻,为将直道福生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李纲所作的《次韵陆敦礼留题皇华驿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首句“貂裘端恐敝缁尘”,以貂裘比喻官服,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担心官服沾染尘埃,象征着内心的疲惫与不快。接着,“勇向明时乞得身”则表达了诗人勇于在清明的时代请求辞官归隐的决心,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却拥紫荷来握节”,“紫荷”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身份或职责,而“握节”则是手持符节的意思,表明诗人虽辞官但仍保持着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忠诚。“遥知白鹿已随轮”,“白鹿”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隐居之地,而“随轮”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棣华辉映蕃宣地,篇什流传放逐人”,“棣华”比喻兄弟情谊,这里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蕃宣地”指的是边疆地区,暗示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注与贡献;“篇什流传放逐人”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影响那些被放逐的人们,传递正能量。
最后,“只恐晋江难久驻,为将直道福生民”,“晋江”可能是指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而“直道”则是指正直的道路,诗人担心自己无法长久地停留在理想的生活中,但仍然愿意为了百姓的福祉而坚守正直之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高尚的情操,既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又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