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方知治粟尉,高坛何日飞旌旃
出处:《寄赠俞士行淮上治漕》
明 · 沈一贯
葡萄邸前春雨多,典客馆下牵六骡。
将军抱持貔虎略,且与鼋鼍争水波。
江河之决虽天事,支祈安得称非祟。
佽飞剑出江水浑,浪拍芙蓉茜花细。
西来一线垂青天,天下军输集似烟。
朝廷尽食司空力,大农岁省钟官钱。
淮阴方知治粟尉,高坛何日飞旌旃。
将军抱持貔虎略,且与鼋鼍争水波。
江河之决虽天事,支祈安得称非祟。
佽飞剑出江水浑,浪拍芙蓉茜花细。
西来一线垂青天,天下军输集似烟。
朝廷尽食司空力,大农岁省钟官钱。
淮阴方知治粟尉,高坛何日飞旌旃。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沈一贯的《寄赠俞士行淮上治漕》描绘了春天时节,葡萄邸前雨量充沛,典客馆下的官员牵着六头骡子,显示出繁忙的景象。诗人以将军比喻俞士行,赞誉他如猛兽般具有雄才大略,积极参与治水工作,与鼋鼍对抗,显示出他的决心和勇气。
接下来,诗人借江河泛滥之事,暗示治水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但也强调了俞士行的努力并非无功,如同佽飞剑出,江水为之浑浊,象征其影响力。淮河两岸的船只如烟聚集,显示出治漕工作的繁重和成效显著。
诗中提到朝廷依赖司空和大农的力量,以及治粟尉的角色,暗指俞士行在粮食管理上的贡献,而淮阴的典故则表达了对他的期待,希望他能像淮阴侯韩信那样,有一天能扬威于高坛,挥动旗帜,成就更大的事业。整首诗赞美了俞士行的才能和付出,寄寓了深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