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流水遣谁知,此去从人讥嚼铁
出处:《次韵邓志宏和吏部谢公铁字韵诗二首 其二》
宋 · 陈渊
愁霖十日槎生耳,寒气薄人如著水。
坐对毗耶数卷书,未厌铜炉烧柏子。
区区我亦可怜人,只有无求人不瞋。
虽无名字振京国,不屈未应惭子真。
冻琴壁间弦自绝,袖手深藏鸠更拙。
本无流水遣谁知,此去从人讥嚼铁。
坐对毗耶数卷书,未厌铜炉烧柏子。
区区我亦可怜人,只有无求人不瞋。
虽无名字振京国,不屈未应惭子真。
冻琴壁间弦自绝,袖手深藏鸠更拙。
本无流水遣谁知,此去从人讥嚼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寒冷雨天的孤独与自我反思。首句“愁霖十日槎生耳”,以霖雨比喻内心的愁苦,形象地表达了长时间的忧郁情绪。接着,“寒气薄人如著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仿佛寒气穿透身体,如同被水浸透。诗人独坐读书,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但并未感到满足,或许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
“未厌铜炉烧柏子”一句,通过描述点燃柏子香炉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接下来,“区区我亦可怜人,只有无求人不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同情,同时也强调了无欲无求之人不受他人责怪的观点。
“虽无名字振京国,不屈未应惭子真”则体现了诗人对名声与坚持原则的淡然态度,即使在京城没有显赫的名声,也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或遗憾。这种态度展现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后半部分,“冻琴壁间弦自绝,袖手深藏鸠更拙”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琴弦因寒冷而断,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力。最后,“本无流水遣谁知,此去从人讥嚼铁”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我,即使遭受误解甚至嘲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世俗压力下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