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出处:《癸未生日》
宋 · 苏辙
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瞿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
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
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
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
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
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
儿言生日至,可就瞿昙语。
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
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
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无生:非出生即有。六十五:年龄。
妄谓:错误地认为。
中朝:朝廷。
南土:南方地区。
颓然:平静、无动于衷。
禾黍:泛指谷物。
汝南:地名,古代中国地区。
瞿昙:指佛陀。
诉:申诉、求助。
老聃:老子的别称。
胡:古代对西方民族的统称。
鲁:古代中国诸侯国,孔子故乡。
预:干涉、参与。
翻译
我本非生来即有,何来六十五岁之说。一生遵循世间法则,却误以为能掌握这些岁月。
随波逐流至朝廷,不慎跌落南方之地。
人们说我应欢喜,也有人恐吓我。
我内心始终平静,喜惧皆无法打动。
回归田园两顷地,只种谷物度日。
有人疑我偏爱颍川,又让我去汝南。
汝南又能如何?同样是吃粮之地。
孩子说生日那天,或许该去问问佛陀。
我生平无恶行,今日何处寻求救赎。
老子西行入胡地,孔子东归鲁国。
我的命运不由天定,世人何必多管闲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癸未生日》,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不由己的深刻感慨。首句“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揭示了诗人对生死的超脱态度,认为生命并非实有,而是虚幻的。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世间浮沉,从中原到南方的经历,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他人看法的淡漠。
“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过简朴生活的愿望,以及对纷扰世事的厌倦。“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则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无论何处,生活本质相同。“儿言生日至,可就瞿昙语”暗指佛教中的觉悟,诗人虽未完全出世,但对人生哲理有所领悟。
最后,诗人引用老子西行和孔子东归的历史典故,强调个人命运不受天定,表达出对自由意志的追求,以及对世俗评价的置之不理。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苏辙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