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出处:《登州孙氏万松堂》
宋 · 苏轼
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露重珠璎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
浮空两竹横南阁,倒景扶桑射北窗。
坐待夕烽传海峤,重城归去踏逢逢。
露重珠璎蒙翠盖,风来石齿碎寒江。
浮空两竹横南阁,倒景扶桑射北窗。
坐待夕烽传海峤,重城归去踏逢逢。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万松林立,云雾缭绕的壮丽山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万松谁种已摐摜"一句,以问代答,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古老松林的由来感到好奇和敬仰。"半岭苍云映此邦"则描绘出松林与天际相连的壮观景象。
"露重珠璎蒙翠盖"写出了晨露如珠,笼罩在青翠的松叶之上,形成了一层层的绿意盈盈。"风来石齿碎寒江"则透露出秋风过境,带来的清冷气息,以及远处山石间流淌着的溪水。
"浮空两竹横南阁"中的"浮空"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竹子在轻柔云雾中摇曳的姿态。"倒景扶桑射北窗"则描绘出窗外倒映的山色,如同扶持着古老的桑树,透过北窗投射进室内。
最后两句"坐待夕烽传海峤,重城归去踏逢逢"表达了诗人静坐在万松堂中等待着边关传来的烽烟信号,而后决定归去之时,脚下踩着的坚实步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构建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