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看夜色,尘外照晴田
离娄徒肆目,罔象乃通玄。
皎洁因成性,圆明不在泉。
暗中看夜色,尘外照晴田。
无胫真难掬,怀疑实易迁。
今朝搜择得,应免媚晴川。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赤水如今身在何方,昔日明珠已经渺茫难寻。离娄的眼睛尽管锐利,却难以洞察无形的玄妙。
皎洁的特性源于本性,光明的圆满并不在于泉水。
在黑暗中观察夜晚,光芒照亮了田野之外。
没有实体的事物难以把握,疑惑之心容易改变。
今日得以寻觅到它,应能免去对晴川的谄媚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罔象得玄珠》。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赤水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这里,诗人通过对“赤水”的追问和“遗珠”现状的描述,展开了主题。赤水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称,也可能是比喻的用法,而遗珠则象征着难以寻觅的珍贵事物。渺然二字传达了一种遥远且难以触及的感觉。
"离娄徒肆目,罔象乃通玄。"
“离娄”一词来源于古代哲学,指的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徒肆目”来形容自己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而“罔象”则意味着超越常规和物象的限制,以达到通晓玄妙之理的层次。
"皎洁因成性,圆明不在泉。"
这里,“皎洁”是指清澈明净的品质或状态,这种性格或者境界并非外在获得,而是天然形成。而“圆明不在泉”则强调了这种境界超越了常见的水源之明,体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暗中看夜色,尘外照晴田。"
诗人通过对夜色的观察和晴日下田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在内心深处寻找光明和平静的心境。
"无胫真难掬,怀疑实易迁。"
“无胫”指的是无形之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无法捕捉的真理或美好。而“怀疑实易迁”则表达了面对这些深奥事物时的困惑和疑虑,以及这种感觉如何容易被时间带走。
"今朝搜择得,应免媚晴川。"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庆幸于今日能够寻觅到所求之物,这种获得应该是超脱了对外界景象的羁绊和迷恋,从而达到了心灵上的自在。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张籍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交织,展现了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