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出处:《清风谣》
宋 · 范仲淹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风:清凉的风。高高台:高耸的平台。
兰丛:兰花丛。
国香:国家的香气。
桂枝:桂花树枝。
天籁:自然的声音。
飘飘:轻盈地。
清汉:清澈的银河。
万古:长久以来。
郁结:纠结的心情。
有客:有来访者。
所思:思念的人。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之地。
天台:神仙居住的地方。
沆瀣:仙露。
琼瑰:美玉。
旷如:心境开阔。
松丘:松林小丘。
熙如:欢快的样子。
庄老:庄子和老子。
朱弦:红色的琴弦。
解吾民:抚慰百姓。
沧浪:比喻清澈的水。
濯吾缨:清洗我的帽子。
阳春:美好的春天。
飘暴:风雨摧残。
庶几:或许。
宋玉赋:宋玉的才情。
聊广:姑且扩大。
楚王情:楚王的情感寄托。
翻译
清风从何而来,首先吹过这高高的平台。兰花丛中香气四溢,桂树枝头仿佛天籁回荡。
它轻盈地穿越清澈的银河,浮云又在哪里呢?
长久以来的心结,此刻因你而解开。
有访客安慰我的思念,我在风中久久徘徊。
心灵若能游历华胥仙境,我仿佛站在天台之上。
在酷暑中畅饮仙露,手握美玉犹如珍宝。
心境开阔如携松丘,翱翔于云霞之间畅游。
如同向庄子老子问候,讲述着逍遥自在之道。
琴弦奏出熏香般的旋律,能抚慰百姓的忧愁。
沧浪之水的清澈,足以洗净我心中的尘埃。
愿这阳春时节,万物不受风雨摧残。
千灵不再积怨,万木生机勃勃。
或许能写出宋玉般的佳作,以表达楚王的情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清风谣》,以清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句“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描绘了清风的来源,暗示着高尚的精神源头。接下来,“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通过兰花和桂花的意象,赞美清风带来的芬芳与和谐。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写清风穿越银河,暗示其超凡脱俗。诗人感慨“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表达对清风能化解心中郁结的期待。接下来,诗人想象有客来访,共同欣赏这清风,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之感,而“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则以清凉的仙露和瑰宝比喻清风的珍贵。诗人希望在这样的时刻,人们能远离尘世纷扰,享受宁静。
最后,诗人祈愿“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希望清风能带来祥和与生机,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期盼。结尾处,诗人借宋玉的才情,表达自己推广清风美德的愿望,呼应了楚王的情怀。
总的来说,《清风谣》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诗,通过清风这一象征,寄寓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