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全文

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

出处:《题童寿卿博雅堂
宋 · 王炎
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
讲学亦贵博,不废纸上陈。
王充与李邕,世岂无若人。
中秘未许见,市肆何所闻。
童君家多书,乃为我辈虑。
安用蓬莱山,万卷皆聚此。
又复附益之,秦碑及周鼓。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持此分雅俗,清渭映浊泾。
不贿屋自润,无爵身亦荣。
好事时相过,不惮倒屣迎。
挥麈言有味,寂如无市声。
孰如汉中郎,孰似楚左史。
孰能诵亡书,孰解作奇字。
是中犹渊海,随取即随有。
或问贾几何,还可商度否。
掀髯笑谢客,吾非鬻书叟。

拼音版原文

huìdàoyuēyàoshíxiōngzhōngzhēn

jiǎngxuéguìfèizhǐshàngchén

wángchōngyōngshìruòrén

zhōngwèijiànshìsuǒwén

tóngjūnjiāduōshūnǎiwèibèi

ānyòngpéngláishānwànjuànjiē

yòuzhīqínbēizhōu

yǎnláichǔshēngxuéhuìshíyǒu

chífēnqīngwèiyìngzhuójīng

贿huìrùnjuéshēnróng

hǎoshìshíxiāngguòdàndǎoyíng

huīzhǔyányǒuwèishìshēng

shúhànzhōnglángshúchǔzuǒshǐ

shúnéngsòngwángshūshújiězuò

shìzhōngyóuyuānhǎisuísuíyǒu

huòwènjiǎháishāngfǒu

xiānránxiàoxièfēishūsǒu

注释

约:约定,指深入交流。
胸中真:内心的真正想法。
博:广泛,全面。
纸上陈:书面记载的知识。
世岂无若人:世间难道没有这样的人才。
中秘:皇宫秘藏。
市肆:市井,市场。
童君:对朋友的尊称。
蓬莱山:象征知识的宝库。
秦碑:秦朝的碑刻。
周鼓:周代的鼓文。
剡溪:古代地名,以产纸著名。
歙穴:古代地名,以产砚石著名。
雅俗:高雅与通俗。
清渭映浊泾:比喻清浊分明的对比。
屋自润:房屋因知识而显得光彩。
爵:官爵。
好事:爱好学习的人。
市声:市场的喧嚣声。
汉中郎:汉代学者的代称。
楚左史:楚国史官的代称。
亡书:失传的古书。
贾:价格,价值。
鬻书叟:卖书老人。

翻译

论道不如约定,要了解真实的内心。
学术贵在广泛,不应忽视书面知识。
王充和李邕,世间难道没有这样的人才?
皇宫秘藏未让我见识,市井又何处能听闻他们的事迹?
童君家中藏书丰富,他为我们这些爱书人着想。
何须去寻蓬莱仙山,万卷书籍尽在此处。
他又增补了更多,包括秦碑和周代的鼓文。
剡溪的纸张,歙穴的石头,都是他的好友。
以此区分雅俗,清澄的渭水映照浑浊的泾河。
不求贿赂,房屋自显光华,无官位也自感荣耀。
常有好事者来访,我不怕倒屣相迎。
交谈言辞有深度,静如无声的市场。
谁能比得上汉中的学者,谁又能像楚国的左史?
谁能背诵失传的古籍,谁能解读奇异的文字?
这里就像深海,随时都能获取知识。
有人询问价值几何,是否可以估量?
我笑着向客人摇头,我不是卖书的老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学问和藏书之重视的作品,充满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崇。开篇即提出“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强调了理解和认识事物的重要性,以及内心所蕴含的真知。接着,“讲学亦贵博,不废纸上陈”表明了学习的广博与对书籍知识的珍视。

诗人提及“王充与李邕,世岂无若人”,借古代著名学者来赞颂博学之士,但也指出“中秘未许见,市肆何所闻”暗示某些深奥的知识并非人人可得。随后,“童君家多书,乃为我辈虑”则是对童寿卿家的藏书之丰富表示赞赏,并认为这对于同辈人是一种福祉。

“安用蓬莱山,万卷皆聚此”,这里的“蓬莱山”象征着仙境,意在形容藏书如同神秘的仙岛。紧接着,“又复附益之,秦碑及周鼓”则是将童寿卿家的藏书比作了古代名碑和乐器,强调其价值。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诗人以自然景物比喻学问的交流和心灵的相通。接下来的“持此分雅俗,清渭映浊泾”则是用水的清与浊来比喻学问能够区分高低雅俗。

“不贿屋自润,无爵身亦荣”,表达了诗人对藏书之地的赞美和个人修养所得的荣耀。紧接着,“好事时相过,不惮倒屣迎”则是说诗人对于这些珍贵的学问活动,时常参与且乐此不疲。

“挥麈言有味,寂如无市声”,诗人的笔下生花,语言中流露出对知识的享受和满足,好似远离世俗喧嚣。最后,“孰如汉中郎,孰似楚左史”则是用古代名士来比喻童寿卿的学问深邃,而“孰能诵亡书,孰解作奇字”则表明诗人对藏书中的珍贵知识和难得的才华给予极高评价。

“是中犹渊海,随取即随有”,用大海来比喻童寿卿家的藏书之丰富,每次探索都能发现新的宝藏。末尾,“或问贾几何,还可商度否”则是在询问这些书籍的价值,而“掀髯笑谢客,吾非鬻书叟”诗人轻松地回答,自己并非是售卖书籍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藏书之美好和学问交流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传承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