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听歌长太息,倾城不难难绝色
连娟脩嫭果自得,三十六宫宠无敌。
君不见孝宣既没王业衰,优游时事牵文辞。
延寿丹青最叵信,无盐侍侧捐毛施。
此时昭君去宫掖,边风侵肌雪满碛。
穹庐旃墙烧?蠡,琵琶怨思胡笳悲。
犹怜敌情不消歇,子孙累世称阏氏。
传闻汉宫翻可愁,纨扇绿衣长信秋。
燕啄皇孙两悽恻,当时无事成深仇。
覆杯反水难再收,深渊瞬息为高丘。
尘沙萧条猛虎塞,边民独记和亲侯。
鉴赏
这首诗《昭君怨戏赠》由宋代诗人刘攽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王昭君命运的深刻同情与反思。
诗中开篇以“武皇听歌长太息”起笔,借汉武帝听闻王昭君之歌而叹息的情节,引出对昭君命运的感慨。接着,“倾城不难难绝色”,揭示了昭君美貌无人能及,却难以得到帝王的真正宠爱,暗含了命运的无奈与悲剧色彩。
“连娟脩嫭果自得,三十六宫宠无敌”两句,描绘了昭君在众多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但这种宠爱并非真正的幸福,而是建立在远离故乡、远嫁异域的基础之上。
“君不见孝宣既没王业衰,优游时事牵文辞”则将视角转向汉宣帝之后的朝政,暗示了国家权力的衰落,以及文人墨客对时局的忧虑。
“延寿丹青最叵信,无盐侍侧捐毛施”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批评了画家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夸张与不实描绘,同时也暗指昭君在宫廷中的地位与形象被扭曲。
“此时昭君去宫掖,边风侵肌雪满碛”描绘了昭君离开皇宫,远赴边疆的艰苦生活,边地的寒冷与风沙,象征着她命运的凄凉与孤独。
“穹庐旃墙烧?蠡,琵琶怨思胡笳悲”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昭君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状态,以及她内心的哀怨与思念。
“犹怜敌情不消歇,子孙累世称阏氏”表达了对昭君虽远嫁匈奴,但依然心系故土,希望和平的愿望。
“传闻汉宫翻可愁,纨扇绿衣长信秋”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思了宫廷生活的虚幻与残酷,以及女性命运的脆弱。
“燕啄皇孙两悽恻,当时无事成深仇”通过历史故事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昭君命运的复杂与悲剧性。
最后,“覆杯反水难再收,深渊瞬息为高丘”以自然景象的变迁比喻历史的不可逆与命运的无常。
“尘沙萧条猛虎塞,边民独记和亲侯”则点明了昭君远嫁的目的——和亲,以及她对边疆人民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命运的细腻描绘与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和平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