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真诀恋禅扃,羽帔方袍尽有情
出处:《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
唐 · 许浑
欲求真诀恋禅扃,羽帔方袍尽有情。
仙骨本微灵鹤远,法心潜动毒龙惊。
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今日劝师师莫惑,长生难学證无生。
仙骨本微灵鹤远,法心潜动毒龙惊。
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今日劝师师莫惑,长生难学證无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欲求:渴望得到。真诀:真正的修行秘诀。
恋:迷恋。
禅扃:禅门,指修行之处。
羽帔:羽毛织成的披风,比喻道士的服饰。
方袍:僧侣的袍子,这里泛指修行人的服装。
有情:充满情感。
仙骨:修道者的超凡气质。
本微:原本就微妙、不凡。
灵鹤:象征超脱与高洁的仙鹤。
远:远离尘世。
法心:修行者心中的佛法。
潜动:暗暗触动。
毒龙:佛教中常用来比喻人心中的烦恼或魔障。
惊:感到惊异或震慑。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代指仙境。
未有:还没有。
偷桃计:源自神话故事,比喻获得长生不老的方法。
四海:泛指天下,四方海域。
初传:刚刚开始流传。
问菊名:询问菊花的名称,比喻探求高洁之道或长寿的秘密。
今日:今天。
劝师:劝告师父。
师莫惑:师父不要感到困惑。
长生:长生不老。
难学:难以学习达到。
證无生:证悟无生无死的境界,佛教中指达到涅槃的境界。
翻译
渴望寻求真正的修行秘诀,迷恋禅门的宁静,无论是穿着羽毛织成的披风还是僧袍的人都满怀情感。修道者的仙风道骨原本就微妙非凡,远离尘嚣如灵鹤般超脱,内心的佛法隐动,就连深藏的毒龙也会感到惊异。
虽然还没有偷取仙桃的妙计以登三山仙境,但关于四处寻访菊花之名的故事却刚刚开始在四海传播。
今天我劝告师父您不要困惑,长生不老之术难以学习并证得,而悟道无生则更为艰难。
鉴赏
此诗为唐代文学家许浑所作,名《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佛学禅宗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修行者的赞美与劝勉。
"欲求真诀恋禅扃,羽帔方袍尽有情。"
此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获得禅宗真谛的愿望,“恋禅扃”暗示对禅定的执着追求,而“羽帔方袍尽有情”则形容佛教僧侣的服饰,通过这一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僧侣生活的向往和敬意。
"仙骨本微灵鹤远,法心潜动毒龙惊。"
“仙骨本微灵鹤远”一句,将佛教修行者比喻为仙骨,用以形容其高洁脱俗;“法心潜动毒龙惊”则表明在禅定中,即使是微小的邪念(象征为毒龙)也能被觉察并驯服。
"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这两句诗借用古代仙人偷食瑶池之桃、东晋高僧惠远问菊的故事,表达了佛学禅宗在当时社会中的新颖和独特。
"今日劝师师莫惑,长生难学證无生。"
这两句诗则是对佛教修行者的劝勉,不要被世俗迷惑,要努力追求“长生”(即涅槃之境界),并通过禅定证悟到“无生”的真理。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禅宗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也揭示了他对于修行者严谨自律、追求精神超脱尘世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