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悲风起白杨,幽明相隔路茫茫
出处:《后感怀》
明 · 徐熥
满目悲风起白杨,幽明相隔路茫茫。
穗帷尘暗灵何在,宝婺星沉夜不光。
忽尔无心呼阿母,犹然有梦礼医王。
板舆此日难重御,一到花间一断肠。
穗帷尘暗灵何在,宝婺星沉夜不光。
忽尔无心呼阿母,犹然有梦礼医王。
板舆此日难重御,一到花间一断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的《后感怀(其二)》。诗中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满目悲风起白杨,幽明相隔路茫茫”,开篇即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白杨树在秋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而“幽明相隔路茫茫”则表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不可逾越的距离,路途遥远,仿佛永远无法相见。
颔联“穗帷尘暗灵何在,宝婺星沉夜不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思。穗帷,指逝者的衣物,如今已蒙上了灰尘,灵柩在哪里?宝婺星,古人认为是代表女性的星辰,这里象征逝去的母亲,星沉之夜,失去了光明,暗示母亲的离去使夜晚变得黯淡无光。
颈联“忽尔无心呼阿母,犹然有梦礼医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现实与梦境之间,诗人呼唤着母亲,却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向医王行礼,或许是对母亲病痛的追忆,也可能是对母亲去世的无奈接受。
尾联“板舆此日难重御,一到花间一断肠”,点明了主题。板舆,古代的一种轻便车辆,这里代指载送母亲的棺材。诗人感叹,这一天已经无法再见到母亲乘坐的板舆,每到花间之处,心中就会涌起无尽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