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爱孤洁,但伤愁且穷
岂不爱孤洁,但伤愁且穷。
吕子南国秀,沧溟贮其胸。
出试辄不偶,低头避儿童。
离家五千里,客饭苦不丰。
冷落卧寒斋,苦吟和秋虫。
昨者投我诗,九叹阅未终。
欲知作者心,但视读者容。
文章出贫贱,此事今古同。
但愿子富贵,不愿文日工。
今日告我别,出门若惊鸿。
各在天一方,何当复相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咽咽:形容泉水低沉的声音。幽谷:深谷。
萧萧:形容风声凄凉。
孤洁:孤傲纯洁。
吕子:诗人或指代某位友人。
沧溟:大海,象征胸怀宽广。
辄:总是,每次都。
低头:表示谦逊或避让。
客饭:旅人的饭菜。
寒斋:简陋的书斋。
苦吟:刻苦地吟咏诗歌。
九叹:形容诗篇情感深沉。
容:表情,反应。
贫贱:贫穷和地位低下。
工:精湛,熟练。
惊鸿:比喻轻盈迅速离去的人。
翻译
山谷中的泉水低沉作响,秋竹间风声萧瑟。并非不爱清高纯洁,只是愁苦和困顿令人悲伤。
吕姓才子如南国秀美,胸中藏着大海般的深沉。
每次参加科举总是不顺,只能低头避开孩童们的嘲笑。
离家已有五千里的漂泊,客居之处饭菜常缺。
我独守寒斋,只有秋虫陪伴,苦读诗篇。
昨日你赠予我诗篇,九声叹息还未读完。
想了解作者的心意,只需看读者的反应。
自古以来,文章出自贫贱之人,实属常态。
只愿你日后富贵,不求我的诗艺日益精进。
今日你告诉我离别,出门时身影如惊飞的鸿雁。
我们各在天地的一方,何时才能再次相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离别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孤独、贫穷和愁苦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愿。
“咽咽幽谷泉”与“萧萧秋竹风”两句,以清新脱俗的声音形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谷秋景。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声响,表达了自己对孤洁之美的向往和欣赏。
“岂不爱孤洁,但伤愁且穷”二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虽然他热爱那种清高脱俗的生活状态,但现实中的忧愁和贫困让这种向往成为奢望。
接下来的“吕子南国秀,沧溟贮其胸”两句,是对友人吕际秀才的赞美。诗中提到的“吕子”,即是指吕际秀才,他拥有像南国之秀丽一样的才华,而他的胸怀则宽广如同沧溟大海,能够包容一切。
“出试辄不偶,低头避儿童”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科举考试时的无奈和失意。他感到自己的学问无法在这样的场合中得到应有的认可,只好低头避开那些幼稚的世俗之见。
“离家五千里,客饭苦不丰”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生活艰辛的情景。远离家乡五千里的距离,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美好食物的渴望。
“冷落卧寒斋,苦吟和秋虫”一句,则是对诗人孤独、清贫生活的一种描写。他在寒冷的书房中沉迷于书卷之中,甚至连秋虫的声音也跟随他的吟咏相伴。
“昨者投我诗,九叹阅未终”两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因时间仓促,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
“欲知作者心,但视读者容”一句,是诗人对于阅读和理解诗歌的一种深刻认识。他认为,要想了解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只需观察读者的表情和神态即可。这句话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文章出贫贱,此事今古同”一句,是对文学创作与社会地位之间关系的一种无奈的表达。诗中透露出,即使写出了好文章,也难以改变一个人的贫贱处境,这在古往今来都是不变的事实。
“但愿子富贵,不愿文日工”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他希望吕际秀才能够富贵,而不是希望自己的文学作品每天都在精进。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物质生活的向往。
“今日告我别,出门若惊鸿”两句,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场景的一种描绘。诗人面对朋友的离开,内心充满了不舍和忧伤,就像那突然飞过天际的大雁一样,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各在天一方,何当复相逢”两句,是对未来重逢的一种期盼。诗人面对友人的南归,无限憾事之中,只能寄托于未来的某一天,希望能够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