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江上旧家乡,会计归期与共商
出处:《伤春词十二首》
清 · 张洵佳
芙蓉江上旧家乡,会计归期与共商。
趁我年华仍壮盛,教他儿女乐伦常。
侧生有种徵兰梦,垂老回甘啖蔗浆。
谁道西风吹木末,藕花香散泣鸳鸯。
趁我年华仍壮盛,教他儿女乐伦常。
侧生有种徵兰梦,垂老回甘啖蔗浆。
谁道西风吹木末,藕花香散泣鸳鸯。
鉴赏
这首诗《伤春词十二首(其七)》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描绘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句“芙蓉江上旧家乡”,以“芙蓉江”为背景,点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通过“旧家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沧桑的氛围。接着,“会计归期与共商”,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故乡的渴望,以及与家人共同规划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亲情与家庭的重要性。
“趁我年华仍壮盛,教他儿女乐伦常”,诗人希望在自己正值壮年的黄金时期,能够教导子女遵循传统美德,享受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快乐。这不仅体现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
“侧生有种徵兰梦”,这里借用兰花象征高洁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和高尚品质的追求。“垂老回甘啖蔗浆”,则通过描述老年人品尝甘甜的蔗浆,寓意着晚年生活的满足与回味,体现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美好体验的珍视。
最后,“谁道西风吹木末,藕花香散泣鸳鸯”,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西风起,木叶凋零,象征着季节更迭,生命的短暂;而藕花香散,鸳鸯哭泣,则寓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离别之痛。整首诗在深情的笔触下,流露出对生命、家庭、时光的深刻感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