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哉且勿归,况乃夜未央
出处:《四月十三日池上饮》
宋 · 晁公溯
圆荷受白露,可爱池上凉。
相将携筇来,羽衣飒飘扬。
停觞待明月,少焉出西方。
澄波照河汉,俯仰清茫茫。
悠然望高天,邀月入我觞。
肺肝聊一洗,吸此空中光。
微风吹芙蕖,杂以草木香。
岂复知有暑,踏冰挟飞霜。
乐哉且勿归,况乃夜未央。
自疑非人间,今夕不可忘。
相将携筇来,羽衣飒飘扬。
停觞待明月,少焉出西方。
澄波照河汉,俯仰清茫茫。
悠然望高天,邀月入我觞。
肺肝聊一洗,吸此空中光。
微风吹芙蕖,杂以草木香。
岂复知有暑,踏冰挟飞霜。
乐哉且勿归,况乃夜未央。
自疑非人间,今夕不可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圆荷:满月的荷叶。白露:清晨的露水。
池上凉:池塘边的清凉气息。
筇:竹杖。
羽衣:轻盈的鸟羽制成的衣服。
觞:古代的酒杯。
澄波:清澈的水面。
河汉:银河。
微风:轻轻的风。
芙蕖:荷花。
暑:炎热。
未央:未尽,未完。
人间:人世间。
翻译
圆圆的荷叶承受着白露,池塘上带来宜人的清凉。我们相伴持竹杖而来,身披羽衣轻盈飘扬。
停下酒杯等待明亮的月亮升起,不久它将从西方出现。
清澈的波光照亮银河,上下一片清朗无边。
悠然仰望高远的天空,邀请月亮倒入我的酒杯。
让肺腑暂时洗净,吸入这空中的光芒。
微风轻轻吹过荷花,夹杂着草木的香气。
哪里还会感到炎热,仿佛踏在冰上带着霜雪。
快乐啊,暂且不要回去,夜晚还长着呢。
我几乎怀疑这不是人间,今晚的景象令人难忘。
鉴赏
这首宋诗《四月十三日池上饮》是晁公溯所作,描绘了诗人于春末夏初时节在池边饮酒赏景的情景。诗中通过“圆荷受白露”和“微风吹芙蕖”,展现了池塘清新宜人的环境,尤其是那早上的露珠和傍晚的荷花,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凉与宁静的感受。
“相将携筇来,羽衣飒飘扬”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伴,轻装出行的画面,羽衣随风飘动,增添了诗意的轻盈。他们停下酒杯,期待着明月升起,“停觞待明月,少焉出西方”,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期待和享受。
“澄波照河汉,俯仰清茫茫”写出了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如同银河倒映,让人感到天地间一片清朗。诗人“邀月入我觞”,表达了与月共饮的豪情,以及心灵的净化。
“肺肝聊一洗,吸此空中光”表达出诗人借月光洗涤心灵,忘却俗世烦恼的意境。接着,诗人感叹自然之美带来的清凉感觉,仿佛踏冰而行,不觉炎热,“岂复知有暑,踏冰挟飞霜”。
最后,诗人不愿离去,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乐哉且勿归,况乃夜未央”,并认为这是人间难得的仙境,令人难以忘怀。“自疑非人间,今夕不可忘”更是点明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深深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上饮宴的场景,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超凡心境的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