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
出处:《内相洪容斋名诸孙华亭少府曰可斋》
宋 · 释居简
滥觞学沧溟,弗至吾弗已。
九仞规成功,弗成吾弗止。
方其未至时,傍睨岂知此。
及其既成后,岂暇顾傍睨。
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
或云海未深,我则反诸己。
所立固先定,所诣孰能尼。
刻瓜大如斗,浅诺复轻唯。
甚者反自画,不则中道弛。
傲然曰山海,不了可斋耻。
可斋何人斯,故家振番水。
束发读父书,介特固若是。
幼蒙玉堂印,壮授盘洲记。
至于自肯时,不见两君子。
黄河可为带,太山可如砺。
悠然君子心,无同亦无异。
九仞规成功,弗成吾弗止。
方其未至时,傍睨岂知此。
及其既成后,岂暇顾傍睨。
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
或云海未深,我则反诸己。
所立固先定,所诣孰能尼。
刻瓜大如斗,浅诺复轻唯。
甚者反自画,不则中道弛。
傲然曰山海,不了可斋耻。
可斋何人斯,故家振番水。
束发读父书,介特固若是。
幼蒙玉堂印,壮授盘洲记。
至于自肯时,不见两君子。
黄河可为带,太山可如砺。
悠然君子心,无同亦无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作品《内相洪容斋名诸孙华亭少府曰可斋》。诗中以“滥觞学沧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求学之路的漫长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执着精神。接着,“九仞规成功,弗成吾弗止”进一步强调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都不应轻易放弃。
“方其未至时,傍睨岂知此。及其既成后,岂暇顾傍睨”通过对比未达到目标前后的不同心态,揭示了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心态的变化。而“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或云海未深,我则反诸己”则表明了诗人认为在面对困难时,应当从道理和自我反思的角度去寻找解决之道。
“所立固先定,所诣孰能尼”强调了目标和决心的重要性,说明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坚定的意志和明确的目标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刻瓜大如斗,浅诺复轻唯”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坚守承诺,不能轻易改变初衷。
最后,“甚者反自画,不则中道弛”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偏离方向,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半途而废。而“傲然曰山海,不了可斋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达成目标的自责和遗憾,同时也体现了对自我超越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人生追求以及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语言生动,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