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叟尤不凡,耿耿良自负
初交方时父,后识游几叟。
大比献能书,厥岁在丁酉。
垂钓文海中,修鳞上钩否。
蔡簿校文回,曰方其所取。
有高说夫者,姓名出其右。
高游本弟昆,紫荆偶分剖。
游虽迟再荐,楚弓楚人有。
余评时父才,进士中少耦。
词绝似秦七,诗已迫黄九。
几叟尤不凡,耿耿良自负。
英辞沮金石,直气干星斗。
等是青云人,科第争前后。
射策对天墀,会须为举首。
三年一抡魁,须服天下口。
毋为陈诚之,要作张无垢。
狂生分不才,垂老未觉丑。
向坐太饶舌,相看拥众手。
六阶何惜镌,百谪亦甘受。
不爱骑鹤姿,看人作太守。
只读相牛经,教子事农亩。
乏地堪置锥,仰天频击缶。
二君最知心,一别忽许久。
作诗分寄之,或赏千金帚。
并简潘庭坚,何时一樽酒。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代简奉寄三山方时父遇游几叟明复》。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简、奉两位在三山相识的深情,以及对他们才华横溢和品格高尚的赞美。
昔我游三山,稠中得二友。初交方时父,后识游几叟。
这两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作者在游历三山时结识了简、奉两位朋友,初次相遇时如同父亲一样的亲密,而后来又认识了游几叟。
大比献能书,厥岁在丁酉。垂钓文海中,修鳞上钩否。
这两句描写了简、奉两人才华横溢,如同大比星宿,书写能力强,在丁酉年间达到高峰,而他们的文章则如同垂钓于文海之中,深不可测。
蔡簿校文回,曰方其所取。有高说夫者,姓名出其右。
这两句表明了两人在文学上的成就,被蔡簿赞誉,他们的文章广为流传,有人称道他们的名字和文章并重。
游虽迟再荐,楚弓楚人有。余评时父才,进士中少耦。
这两句说明尽管简、奉两人在仕途上进展不快,但仍旧保持着楚国弓箭般的英勇气概,作者对他们的才能给予高度评价。
词绝似秦七,诗已迫黄九。几叟尤不凡,耿耿良自负。
这两句用了秦七和黄九来比喻简、奉的文学成就,表明他们的文章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游几叟则更加出众,自有一番抱负。
英辞沮金石,直气干星斗。等是青云人,科第争前后。
这两句形容简、奉的文学风格,如同沮漳之水冲击岩石,他们的才情如同直达云端,参与科举考试,他们也是杰出的人物。
射策对天墀,会须为举首。三年一抡魁,须服天下口。
这两句描绘了他们在科考中的卓越表现,每三年的科举考试,他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天下的赞誉和认可。
毋为陈诚之,要作张无垢。狂生分不才,垂老未觉丑。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简、奉两人才能的赞美,并非同寻常,他们即使年岁渐老,也不觉得有任何过失。
向坐太饶舌,相看拥众手。六阶何惜镌,百谪亦甘受。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坐在太平盛世之中,互相扶持,共同承受世人的非议和赞誉。
不爱骑鹤姿,看人作太守。只读相牛经,教子事农亩。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简、奉两人淡泊名利,不愿追求高官厚禄,只愿意专注于学问和教育后代的态度。
乏地堪置锥,仰天频击缶。二君最知心,一别忽许久。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简、奉两人相识之难得,以及一旦分别便如同长久不见。
作诗分寄之,或赏千金帚。并简潘庭坚,何时一樽酒。
最后几句是对朋友的期许和祝愿,将这份情谊通过诗歌传达出去,无论何时何地,都希望能够共饮一杯酒,以此表达深厚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简、奉两位朋友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赞美,以及对友情和学问的珍视,展现了作者深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