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
出处:《送陈永康昌年》
宋 · 苏泂
公不登台省,犹宜立内朝。
如何百里县,更以一身遥。
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
清秋送卓茂,目断马萧萧。
如何百里县,更以一身遥。
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
清秋送卓茂,目断马萧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名为《送陈永康昌年》。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友人的关切。
"公不登台省,犹宜立内朝。"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台省通常指的是官署或是高处,公不登台省意味着朋友即将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居所。"犹宜立内朝"则是在表达希望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保持自己的正直和坚守。
"如何百里县,更以一身遥。"
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未来旅途中的关心。"如何"在这里表达了疑惑或是担忧,而"百里县"指的是相当远的距离。"更以一身遥"则是在说尽管你将独自一人前往远方,但诗人依然寄予深厚的情感。
"俗悍须宽理,年丰在政调。"
这里诗人给出了对朋友未来的期望和祝愿。"俗悍"指的是民风质朴,"须宽理"则是在提醒朋友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处理事情。"年丰在政调"表达了希望朋友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并且在丰衣足食的年景中找到平衡。
"清秋送卓茂,目断马萧萧。"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清秋"给人以清凉、明净之感,"送卓茂"则是在说朋友即将离去。而"目断马萧萧"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目送亲友远去的场景,其中"马萧萧"指的是马蹄声,这些声音在清秋的空气中显得尤为清晰,增添了一份凄凉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化的描绘,以及对朋友深切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