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章诸公多好奇,往往得名专翰府全文

文章诸公多好奇,往往得名专翰府

宋 · 方岳
髯参草卧残阳浦,拔毛竟作文中虎。
金华化石久已陈,玉署摛辞疾于羽。
醉猩耆酒少遒劲,狡兔饱霜工媚妩。
磔残鼠须肯收录,剥落鸡毛谁比数。
文章诸公多好奇,往往得名专翰府
乃知草圣不世出,罕识公孙大娘舞。
君不见华元分羹奇祸作,糜身鼎烹竟无补。
又不见晋宫洒盐儿女曹,愤郁令人噤难吐。
物生正系遭不遭,敢向词林叹辛苦。
椽书大砚如南溟,吾其鹏乎尔鹦鹉。

拼音版原文

ráncāncǎocányángmáojìngzuòwénzhōng

jīnhuáhuàshíjiǔchénzhìchī

zuìxīngjiǔshǎonǎijìnjiǎobǎoshuānggōngmèi

zhécánshǔkěnshōubāoluòmáoshuíshù

wénzhāngzhūgōngduōhǎowǎngwǎngmíngzhuānhàn

nǎizhīcǎoshèngshìchūhǎnshígōngsūnniáng

jūnjiànhuáyuánfēngēnghuòzuòshēndǐngpēngjìng

yòujiànjìngōngyánércáofènlìngrénjìnnán

shēngzhèngzāozāogǎnxiànglíntànxīn

chuánshūyànnánmíngpéngyúnyīng

注释

髯参:胡须斑白的人。
残阳浦:夕阳下的海滨。
金华化石:比喻珍贵的文献或人才。
玉署摛辞:玉署指朝廷,摛辞指文辞。
醉猩:比喻嗜酒的人。
狡兔饱霜:形容经历磨砺后变得更有魅力。
磔残鼠须:比喻残缺的文字。
椽书大砚:大笔和宽大的砚台。
南溟:南方的大海,象征广阔。
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鸟,象征远大抱负。
鹦鹉:比喻局限于狭小空间的人。

翻译

胡须斑白的人在夕阳下的海滨闲躺,竟把拔下的毛当作笔,写出如猛虎般的文章。
金华的化石早已陈列,玉署的文辞快速如飞鸟。
喝醉的猩猩嗜酒少有力度,狡猾的兔子饱经霜冻更显娇媚。
即使残缺的鼠须,也愿被收录,而脱落的鸡毛又有谁在意?
文人们多有奇特的才情,常常在翰林院中名声大噪。
由此可知,草书大师难得一见,就像公孙大娘的剑舞一样罕见。
你没看到华元分肉引来大祸,自身虽死也无法挽回。
再看晋宫里儿童随意洒盐,愤怒之情让人难以言表。
万物生存只因际遇,怎敢在文学界感叹辛酸。
大笔如椽,砚台宽广如南海,我如同鹏鸟,你却像鹦鹉一般局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诸公赋翠毛笔因次韵为羊毛笔叹》。诗中通过对笔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文人间互相倾赞、追求名利的心态进行讽刺,同时也流露出个人对于才华横溢却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

首句“髯参草卧残阳浦”以自然景物比喻笔墨之精美,下一句“拔毛竟作文中虎”则形象地描绘了文人的才华如猛虎。接着“金华化石久已陈,玉署摛辞疾于羽”通过对古人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往昔名贤的敬仰。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醉猩耆酒少遒劲,狡兔饱霜工媚妩”以醉猿和饱兔为喻,指代那些虽然才华不凡却往往沉迷于物质享乐的文人。紧接着“磔残鼠须肯收录,剥落鸡毛谁比数”则用鼠须和鸡毛来形容那些并不精彩的文学作品,却被人们广为传颂。

诗中后半部分“文章诸公多好奇,往往得名专翰府。乃知草圣不世出,罕识公孙大娘舞”批评了当时文人只追求形式上的技巧,而忽略了文学的深刻内涵和真正的艺术价值。

最后几句“君不见华元分羹奇祸作,糜身鼎烹竟无补。又不见晋宫洒盐儿女曹,愤郁令人噤难吐。物生正系遭不遭,敢向词林叹辛苦。”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才华横溢却不得善终的悲剧人物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慨。

末尾“椽书大砚如南溟,吾其鹏乎尔鹦鹉”则是诗人自比为鹏鸟,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抱负和对于未来的展望。整首诗语言丰富、意象独特,是北宋文人的代表作之一,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艺界的种种现象和作者本身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