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鬓眉苍,持护应有神
中间翰墨场,名字俱已堙。
江山亦何助,东海真扬尘。
我笑李夫子,瓶无半合陈。
人书两俱亡,何用语逼真。
作诗来起予,欲卜二仲邻。
依然送鸿目,衮衮天机新。
莫欺鬓眉苍,持护应有神。
狗须侯舞阳,羝角相平津。
皇天信平分,万物各得春。
但愿阅世心,孤特凛箭筠。
日者鹤飞书,江汉起隐沦。
三物论乡国,六艺程成均。
秋风入帝闲,错落骓駓驎。
君曾读诏否,却枕方欠伸。
勿惊作诗面,酒缬吹微鳞。
唾手洗衰陋,一返姚姒纯。
稽古不无力,政复昌其身。
它时玉堂梦,与问三生因。
盟我良不难,欲托孙子亲。
贽君以黄耳,附书莫辞频。
再拜赋断章,水石俱磷磷。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作品,题目为《次韵谢李秘校》。诗中表达了对李秘校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人指出,古代的大雅风尚在当时已经式微,而李秘校的书法如同翰墨场中的璀璨明珠,名字虽被遗忘,但其作品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以李夫子(李斯)的书法为例,强调了书法技艺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秘校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发扬光大,如同二仲邻居般才华横溢。他还提到,尽管岁月流逝,李秘校的书法仍然清新如初,不必担心衰老影响技艺。诗人鼓励李秘校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认为他的才华犹如神明护佑。
诗中还提及了鹤飞书、江汉隐逸之士以及三物(指天地人)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的意象,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感叹秋风吹过皇宫,暗示着时代的变迁,但又寄寓了对公正和平等的期望。
最后,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表示愿意与李秘校结交,并希望频繁地交流书信。诗的结尾处,诗人再次致意,赞美李秘校的作品如同水石般清亮,寓意其书法之美。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对人才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艺术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