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远惭羊叔子,秋阴欲暮角声哀
出处:《十月三日秀亭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乱峰古垒一荒台,自笑衰翁去复来。
石怪更宜添薜荔,树枯犹许寄莓苔。
四天无壁供诗眼,万古皆空付酒杯。
惆怅远惭羊叔子,秋阴欲暮角声哀。
石怪更宜添薜荔,树枯犹许寄莓苔。
四天无壁供诗眼,万古皆空付酒杯。
惆怅远惭羊叔子,秋阴欲暮角声哀。
注释
乱峰:形容山峰错落不齐。古垒: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
荒台:废弃的高台。
衰翁:年老的人。
去复来:离去后又回来。
石怪:形状奇特的石头。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常用于装饰。
树枯:枯萎的树木。
寄莓苔:在莓苔中寄寓生机。
四天无壁:四周天空开阔无遮挡。
诗眼:诗人的眼界,比喻创作灵感。
万古皆空:时间长久,一切成空。
付酒杯:寄托在饮酒之中。
惆怅:心情沮丧,失意。
远惭:感到羞愧,自愧不如。
羊叔子:羊祜,西晋名臣,以豁达著称。
秋阴欲暮:秋日阴云渐浓,临近傍晚。
角声哀:战角声凄凉。
翻译
乱石山峰古老的堡垒化作荒凉的高台,我独自嘲笑自己衰老又重访此地。奇形怪状的石头更显苍翠的薜荔生机,枯木上仍有莓苔寄寓生机。
四周天空无边,可供我诗兴大发,万古历史都化为空酒杯中的回忆。
心中充满惆怅,远不如羊叔子般豁达,秋日阴云密布,战角声声凄凉。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感慨的诗作。开篇“乱峰古垒一荒台,自笑衰翁去复来”两句描绘出一幅荒凉的山水画面,"衰翁"指的是年迈的老人,表明诗人的自嘲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
接着“石怪更宜添薜荔,树枯犹许寄莓苔”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石怪"指的是奇特的石头,而"树枯"则表明树木已经枯萎。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议在石头上种植薜荔和莓苔,以此来点缀这个荒凉之地。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寂寞。
"四天无壁供诗眼,万古皆空付酒杯"则更加深化了诗人的悲观情绪。"四天"指的是无边无际的宇宙,而"万古"则是时间的永恒。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诗人感慨于个人的微小和生命的短暂,连自己的诗意和酒兴都变得毫无意义。
最后,“惆怅远惭羊叔子,秋阴欲暮角声哀”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悲伤。"羊叔子"是古代的一位隐逸之士,而"秋阴欲暮"则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萧瑟氛围。"角声哀"则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历史沧桑的深切体会,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历史人物的无尽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