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在知曾下,园荒似不窥
出处:《景州谒董子祠》
明 · 欧大任
广川晴雪后,驻马董生祠。
帷在知曾下,园荒似不窥。
疏林堕残叶,枯柳宿寒鸱。
老作江都客,传经愧我师。
帷在知曾下,园荒似不窥。
疏林堕残叶,枯柳宿寒鸱。
老作江都客,传经愧我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欧大任在景州拜谒董子祠时所见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广川的宁静与董子祠的沧桑。
首联“广川晴雪后,驻马董生祠”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晴朗的天空下,雪后的广川显得格外宁静,诗人在此驻足,前往拜谒董子祠。这里运用了“晴雪”这一意象,既描绘了雪后阳光照耀下的美景,也暗示了董子祠的清幽与庄严。
颔联“帷在知曾下,园荒似不窥”则转向对董子祠内部景象的描述。帷幔似乎曾经有人来过,但如今园子荒芜,仿佛久无人迹。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董子祠过去繁华与现在衰败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董子祠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颈联“疏林堕残叶,枯柳宿寒鸱”进一步描绘了董子祠周围的环境。稀疏的树林中,落叶飘零,枯萎的柳树上栖息着寒冷的鸱鸟。这一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萧瑟,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意味。
尾联“老作江都客,传经愧我师”则是诗人面对董子祠的感慨。作为年老的江都之客,诗人在这里传经讲学,却感到愧对先贤。这不仅是对自己学识的谦逊自省,也是对董子祠及其背后深厚文化的敬仰与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董子祠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