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所闻赵景明,太阿出匣百壬死
出处:《送赵令赴江陵》
宋 · 项安世
平生所闻赵景明,太阿出匣百壬死。
不令赤手□□□,亦合麻鞋见天子。
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
妻儿称屈大夫笑,闭阁正用苏麻顽。
边头有兵人要籍,边头有莱人要辟。
名佳实恶君勿信,塞下吏民须荡佚。
检民如苇身如弦,有时白眼对世贤。
正尔忽忆诸梁篇,稍事细谨无流连。
不令赤手□□□,亦合麻鞋见天子。
霜风猎猎鬓毛斑,万里水县菰蒲间。
妻儿称屈大夫笑,闭阁正用苏麻顽。
边头有兵人要籍,边头有莱人要辟。
名佳实恶君勿信,塞下吏民须荡佚。
检民如苇身如弦,有时白眼对世贤。
正尔忽忆诸梁篇,稍事细谨无流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赵景明:人名。太阿:宝剑名。
百壬:众多敌人。
赤手:空手。
麻鞋:草鞋。
天子:皇帝。
鬓毛斑:两鬓斑白。
菰蒲:水生植物。
苏麻:古代的一种文书材料。
顽:专注。
边头:边境。
要籍:征召。
要辟:开垦。
荡佚:安宁,自由。
苇:芦苇。
弦:琴弦。
世贤:世间的贤者。
诸梁篇:古代梁国的诗篇。
流连:拖延。
翻译
一生所听闻的赵景明,如同宝剑出鞘百敌丧命。他不让双手空空去求官,也应穿着麻鞋拜见天子。
秋风吹过,两鬓斑白如霜,他在万里水乡菰蒲丛中漂泊。
妻子儿女为他的委屈而笑,他却关起门来研读苏麻,专心致志。
边境有战事,官员需要征召,边境有荒地,百姓渴望开垦。
名声好实质坏的事不要轻信,边疆的官民需要的是安宁和自由。
审查百姓如同梳理芦苇,自身如弦般紧张,有时对世间的贤者冷漠以对。
突然想起古代梁国的诗篇,于是稍微收敛,不再拖延留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赵景明赴任江陵而作的送别诗。诗中以赵景明的英勇形象开篇,比喻他如同出鞘的宝剑“太阿”,具有震慑敌人的力量,暗示其才华横溢。诗人希望赵景明不仅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也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即使穿着简朴也能受到朝廷的重视。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赵景明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节操的形象,他的鬓发斑白,身处偏远之地,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妻子儿女虽然生活困苦,却以屈原般的清高自许,笑着理解他的选择。
诗中提到边疆的百姓需要赵景明的治理,但警告他不应轻信表面的好名声,而应深入民间,了解真实情况,让边地吏民得到安宁。诗人还以“检民如苇身如弦”形容赵景明对待人民的态度,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保持柔韧,对待贤者则要公正无私。
最后,诗人提醒赵景明在忙碌政务之余,也要记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比如回忆诸梁的篇章,适当放松,以免过度劳累。整首诗表达了对赵景明的期待和祝愿,既有激励又有关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才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