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全文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

唐 · 刘长卿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
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
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
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
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

拼音版原文

liáoliáotángshàngyōushuílùn
luòwángshìqīngshānzàixiànmén

yúnfēngxiànggāozhěndiàoqiánxuān
wǎnzhúshūliányǐngchūntáishuānghén

xiāngsuízuòyìngchénhūn
yǒuxiánshēngbáimíngqínjìngduìyán

qínfēishàngxiàchūnshuǐdàiqīnghún
yuǎnànshuíjiāliǔyānchùcūn

zhétóuzhàngguòxiāngyuán
cóngbiǎnzhōushuíkānjiāngyuán

翻译

这空荡的厅堂上,深意又有谁能理解。
夕阳下没有官事烦扰,青山环绕着县衙门。
山峰如云朵般枕于眼底,渔夫垂钓的画面映入前窗。
傍晚竹影稀疏,春苔见证了我来去的足迹。
荷花香气弥漫,湖光晨昏相伴。
虚掩的窗户透出明亮,静静弹琴诉说着心声。
暮鸟在空中飞翔,春水清澈而混杂。
远处河岸边的柳树,孤独的炊烟来自哪个村庄。
被贬谪的生活,满是瘴疠之苦,离愁超越了湘沅的水程。
从此乘舟离去,怎能忍受江边猿猴的哀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两句,营造出一种清净而又淡远的情境,诗人似乎在自问或询问旁人,对于这份孤独与超然是否有人能够理解。

接着,“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写出了诗人所处之地不受尘世纷扰的特点。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无王事”则表明这里远离官场的喧嚣;而“青山在县门”则突显了山野与尘世的接壤,诗人似乎选择了这样一个既能隐居又不完全隔绝于世的所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亲近和依赖。云峰如枕,渔钓(一种钓鱼工具)如车轩,皆是借自然之物以表达诗人的生活状态,既有闲适自得之感,也有与世隔绝之意。

“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两句,则细腻地描绘了室内外的景象。晚上竹叶的投影和春天苔藓间留下的脚印,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受。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两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荷花的清香伴随着诗人的日常生活,而湖水的颜色则在早晚时分映照出不同的光影,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虚牖(窗户)间透出的白色,或许象征着纯净与空旷;而鸣琴(即琴声)的出现,则表明了诗人的精神生活和艺术享受。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两句,是对自然界动静之美的描绘。晚上的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而春天的河水则带来清澈而又流动不息的景象。

“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远方景物的思考与好奇。远处的岸边不知是哪家的柳树,而那袅绕的炊烟,又是在哪个偏僻的小村庄中升起。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流放之地的哀愁与对故乡的思念。瘴疠是古代南方某些地区常见的疾病,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的居住环境,而“离思过湘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江湖山水、家国亲情的深切思念。

最后,“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一句,则是对未来生活的无奈与期待。扁舟即薄板所制的小船,是出行的工具;而“谁堪江浦猿”则是在询问或寻找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知音,江浦猿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个隐逸者对于世俗尘埃的超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